【香港訊】「組裝合成」模塊化建築產業發展周於6月23日至28日在粵港兩地舉行,活動由香港發展局及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合辦,旨在推動「組裝合成」建築法(MiC)的發展。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啟動禮上宣布,政府計劃在今年稍後為工務工程引入新要求,規定「組裝合成」項目的製造商必須先獲得香港建築科技研究院(建科院)發出的認可證書,以簡化審批並確保質量。

逾百項目採用MiC 政府強化供應鏈

甯漢豪表示,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業界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至今已有逾百個政府及私人項目採用此技術,涵蓋已完工、興建中及即將動工的工程。為進一步強化供應鏈,政府推出多項措施,包括發布《粵港「組裝合成」模塊化建築跨境貿易指南》,提供跨境稅務申報指引;建科院則推出製造商認證服務,首批8間製造商已通過評審並獲頒證書。

粵港合作 大灣區成生產基地

廣東省住建廳廳長張勇指出,今年1至5月,廣東對香港出口的模塊化建築總值達13.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倍,顯示技術與供應能力強勁。甯漢豪強調,大灣區是「組裝合成」組件的主要生產基地,香港則在研發及海外推廣方面具優勢,未來將與廣東省政府合作,將大灣區打造成「組裝合成」建築科技中心。

首份需求預測發布 助業界規劃

發展局與建造業議會同日發布首份「組裝合成」年度需求預測,預計至2030年完工的MiC樓面面積約250萬平方米,包括住宅、醫院及政府大樓等。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表示,將構建全周期培訓體系以應對需求。此外,香港大學模塊組合建造實驗室將成立國際協會,促進全球專家交流。

國際推廣成果豐碩

甯漢豪透露,發展局近期接待卡塔爾、愛爾蘭等國代表,並赴中東推廣「組裝合成」技術,獲國際市場關注。她表示,香港將繼續與國際夥伴合作,推動此技術成為新質生產力及優勢產業。

此次活動標誌著「組裝合成」建築法邁向國際化,並為粵港合作開創新篇章。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6/24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