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台鐵月台票自6月23日起全面恢復售票制,票價從過去的6元調漲至22元,並新增1小時停留限制,超時最高補收911元,引發民眾兩極反應。有人直呼「太貴」,也有人認為送親友根本不需要停留這麼久。究竟這項新制是便民還是變相「斂財」?帶您深入了解。
【月台票新制細節】 台鐵宣布,自2023年6月23日起,全面恢復月台票售票制度,票價調漲至22元,僅限同站進出,且停留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若超時,將依停留時間補收費用:
- 超過1小時:補收139元
- 超過3小時:補收911元
【歷史背景】 月台票曾是搭車送別的象徵,2013年起,除台中、嘉義等5個車站外,多數車站改為押證件換證進站。台鐵表示,此次恢復售票制是因民眾日益重視個資保護,不願再以證件換證。
【民眾反應】
- 批評聲浪:有民眾質疑,12年間票價從6元漲至22元,還新增時間限制,直批台鐵「變相斂財」。
- 支持意見:部分民眾認為合理,指出「送親友根本不需要1小時」。
【台鐵回應】 台鐵強調,此次調整是為因應換證意願降低,並配合6月整體票價調漲政策。
【延伸思考】 這項新制是否真能兼顧便民與營運成本?未來是否會再調整?值得持續關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