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為強化遊覽車駕駛工時管理,交通部宣布自明年元旦起,全台1.4萬輛遊覽車須強制裝設駕駛身分識別設備,引發新北市遊覽車駕駛員職業工會強烈反彈。工會今(9日)動員200輛遊覽車包圍交通部抗議,甚至請來孝女白琴辦法會超渡,質疑政策圖利特定業者。交通部則強調,新制無須增加額外費用,且與國際接軌,將如期實施。這場勞資角力戰,究竟誰是誰非?

【政策背景】 交通部自2020年起透過補助鼓勵業者加裝駕駛識別系統,目前已有100家業者、1242輛遊覽車完成裝設。現行遊覽車雖已裝設GPS,可監控車輛行駛狀況,但無法掌握駕駛身分及工時。為此,交通部修法要求明年起全面納入駕駛識別,業者可透過APP或加裝設備管理,資料將介接至公路局動態管理平台。

【工會抗爭】 新北市遊覽車駕駛員職業工會指控,全台6000輛靠行車不僅需繳靠行費、GPS裝機費及月租費,如今還得自費裝設識別系統,形同剝削。工會痛批交通部是「車行門神」,並揚言長期抗爭,要求凍結新制。

【交通部回應】 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強調,新制旨在提升行車安全,業者現有設備若可介接駕駛資料,無須額外添購。公共運輸及監理司長林福山補充,數位化管理是趨勢,業者可選擇刷卡或APP登錄等方式符合規定。

【業者支持】 中華民國遊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魯孝亞表示,資方支持新制,因疲勞駕駛危害甚於酒駕,且駕駛不足問題嚴重,保護第一線駕駛權益刻不容緩。他更舉例,過去蘇花公路車禍竟無法確認駕駛身分,顯見新制必要性。

【國際案例】 公路局指出,美國、德國等國早已規範營業用車輛裝設駕駛識別設備,德國甚至會強制超時車輛熄火。交通部強調,新制與世界同步,有助提升產業安全與管理效率。

【爭議焦點】

  1. 費用問題:工會質疑裝機成本轉嫁駕駛,交通部澄清資料可透過現有GPS傳輸,無額外費用。
  2. 裁罰依據:公路局表示,超時告警資料需經確認後才會開罰,特殊情況可豁免。

【未來展望】 這場抗爭凸顯遊覽車產業勞資矛盾,交通部能否在安全與駕駛權益間取得平衡,將是政策成敗關鍵。元旦新制上路後,成效如何?全民都在看。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7/10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