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一起震驚社會的詐騙案曝光!不肖廠商將中國製監視器偽造成台灣品牌,成功騙過中山大學及高雄榮總的驗收程序,詐得高達120萬元。法院判決出爐,廠商負責人謝男被判刑1年4月,並須賠償中山大學24萬餘元。此案不僅揭露採購漏洞,更引發對資安與設備品質的關注。
事件始末
2021年6月,國立中山大學公開招標「仁武校區監視系統建置」,合約明確規定設備不得為中國製。然而,謝姓男子經營的科技公司以24萬餘元得標後,竟購買廉價的中國製「大華牌」監控設備,並偽造台灣廠商標籤,順利通過驗收。
檢調追查發現,謝男以同樣手法詐騙高雄榮總台南分院,共涉及3件標案,詐得120萬餘元。彰化地方法院依《政府採購法》及《刑法》偽造文書罪,判謝男1年4月徒刑,得易科罰金,並沒收犯罪所得。
中山大學求償勝訴
中山大學另提民事訴訟,要求謝男返還標案款項24萬餘元。高雄地方法院簡易庭審理時,謝男未出庭辯護,法官依事證判賠24萬餘元,全案可上訴。校方強調將強化採購審查機制,確保校園資安與設備品質。
政府與民間反應
此案引發社會對採購流程的質疑,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指出,中國不會放棄在印太的野心,政府透過實地演練提升民眾自我保護能力。此外,警政署與全聯福利中心合作舉行防空疏散演習,顯示民間企業也開始參與防衛韌性建設。
結論
這起詐騙案不僅暴露採購漏洞,更凸顯中國製設備潛藏的資安風險。法院判決為受害單位討回公道,但也提醒政府與民間需加強把關,避免類似事件重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