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摧毀屏東離岸光電浮台 環境部長稱無汙染遭質疑

日前丹娜絲颱風暴風圈掃過台灣西部,在屏東佳冬外海,原本象徵「綠能創新」的離岸光電浮台全數被風雨摧毀,基座殘骸被海浪沖上岸邊。環境部長彭啓明昨在立法院備詢時稱「毀損光電板並非有害廢棄物,水質抽驗也都符合標準,不會造成汙染」,此說法引發外界質疑。

綠能災害潛伏風險 政府被批缺乏科學理解

彭啓明的結論建立在僅抽驗四處案場的短期樣本上,被批評忽略了災後汙染的潛伏性與累積效應。評論指出,政府在面對極端氣候下的綠能災害時,缺乏深入而科學的理解,亦無系統風險意識。

台灣綠能技術未成熟 極端氣候成挑戰

台灣位處西北太平洋颱風路徑上,每年夏季平均有三至五個颱風來襲,且具強度高、風向變化劇烈的特性。此次事件暴露出台灣綠能基礎建設技術尚未成熟,光電浮台的結構強度、錨定系統與抗風抗浪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呼籲強化技術研發與防災體系

專家建議,台灣未來的綠能發展應以「技術成熟度」與「環境適應性」為核心原則,政府應強化與國內大學、研究機構及工程公司合作,投入關鍵技術研發,並推動「智慧能源防災體系」,提升綠能系統的韌性。

其他新聞摘要

  • 微軟攜手愛達荷國家實驗室利用AI加速核能許可流程,目標縮短核反應堆批准時間。
  • 允能風場預計8月商轉,天豐新能源瞄準風電3-3期計劃。
  • 花蓮縣府澄清未開放農地種電,僅預告屋頂綠能修法。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7/17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