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重啟公投倒數 政府與民間代表陣容出爐 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舉行投票,中選會已決議於8月7日至8月15日間舉辦5場全國性電視辯論會。正方代表包括清華大學教授葉宗洸、國民黨立委翁曉玲等5人;反方則由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及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擔任。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強調,政府正推動二次能源轉型,包括發展多元綠能、深度節能及儲能技術應用,同時確保核能安全為基本責任。
比利時駐台代表談核能復興:兼顧能源安全與碳中和 比利時台北辦事處長馬徹(Matthieu Branders)指出,比利時因俄烏戰爭意識到能源自主的重要性,已立法延長核電廠役期至2035年,並研議興建小型模組化反應爐。馬徹表示,核電不僅能穩定能源供應,也是達成碳中和目標的關鍵途徑。他建議台灣可參考比利時經驗,並在氫能等領域展開合作。
國際能源政策動態:日本與美國的轉變 日本關西電力公司擬重啟核電機組建設,並進行地質調查;美國川普政府則加強對風電與太陽能的審查,取消相關稅務優惠,轉向支持煤炭、天然氣與核能。這些政策變化引發國際關注,可能影響全球綠能供應鏈與氣候承諾。
地方綠能發展:新竹與桃園的創新實踐 新竹市推出補助計畫,鼓勵社區設置電動車充電站,最高補助10萬元;桃園市則利用埤塘資源推動小水力發電,市長張善政表示,此舉可補足綠電缺口,並提升能源韌性。台大教授李鴻源認為,桃園的系統性規劃有助企業取得綠電憑證。
企業動態:Talen Energy與三地能源的戰略佈局 美國Talen Energy以35億美元收購兩座燃氣電廠,強化其支援AI時代電力需求的能力;台灣三地能源則宣布減資41.8%,並分割儲能業務,持續拓展光電與綠電布局。
結語:能源轉型的多元路徑 從核能爭議到綠能創新,各國與地方政府及企業正探索不同的能源轉型模式。未來關鍵在於如何平衡能源安全、經濟效益與環境永續,並在技術與政策上持續突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