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鐵道博物館將於7月31日進行第1階段開放,最大亮點為民眾可搭乘修復完成的DR2203號及DR2303號藍皮柴油客車體驗650公尺遊程,成為台北市區地表上唯一行駛火車,首班車預計8月2日上午10時開行。

園區規模與歷史背景

根據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23日媒體開箱活動,鐵博館園區前身為台北機廠,近17公頃全區於2015年指定為國定古蹟。經過9年整備與修復,第1階段約開放園區1/3,包含6處完成古蹟修復建築:柴電工場、總辦公室、技工養成所、材料試驗所、大禮堂及澡堂,並搭配8個展覽。

藍皮火車乘車體驗

行駛的藍皮柴油客車對民眾來說並不陌生,曾出現在「戀戀風塵」、「在那河畔青草青」、「南國再見,南國」等電影中。民眾可在假日搭乘這些修復完成的車輛穿梭於總辦公室及組立工場間,體驗台北市區唯一地表火車,看著台北101等城市街景進行微旅程。

乘車體驗將於每星期六、日及國定假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開行10班次,呈現鐵道博物館的基本運作模式。

展覽亮點與典藏

超過2000坪的柴電工場是園區開放一大亮點,一口氣展出24輛經考證修復的典藏車輛。柴電工場過去在台北機廠是維修柴油動力車輛場域,門口處設有SP32850型莒光號客車,可見台鐵在鐵路電氣化前,尚未修改為橘底白線條的白色原裝莒光車。

《動力.火車-柴電工場常設展》以4大主軸帶領觀眾從歷史、人文、科學技術等面向,探尋臺北機廠、鐵道技術的發展軌跡與臺灣鐵道故事。《文化中的臺灣鐵道史特展》則以文學、歌曲及影片等作品,沿著時間線鋪陳臺灣鐵道發展歷史。

未來發展規劃

鐵博館籌備處主任鄭銘彰表示,鐵博館典藏有85輛車輛,現有60輛完成修復,期望在2027年能開放園區第2階段同時,也規劃透過增進園區軌道系統,讓園區能增加餐車、冷氣客車體驗。

場域特色設施

園區還復刻「準時上班下班」、「努力增產報國」等標語,讓昔日員工上下班的「打卡棚」成為民眾「打卡場景」。館方特別為10歲以下孩童打造夢幻鐵道小天地「跟著小火車一起旅行吧!」提供積木、故事繪本、各式火車遊具。

總辦公室重現1960至1970年代台北機廠廠長室的辦公空間,材料試驗所則規劃台灣鐵道攝影家古仁榮特展,展出戒嚴時期的火車攝影作品、繪畫速寫、筆記等。

國家鐵道博物館第1階段開放標誌著台灣鐵道文化保存的重要里程碑,透過古蹟建築、展覽策劃與典藏車輛的串聯,成功引領民眾重返記憶中的鐵道時光。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7/24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