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公投辯論激烈 延役與否牽動能源政策與國安

核三廠延役公投將於8月23日舉行,正方與反方代表在五場電視辯論會中激烈交鋒。正方主張核能是穩定、低碳且經濟的能源選項,反方則強調核安風險與核廢料處置難題。這場公投不僅關乎能源政策,更被視為台灣未來能源韌性與國安的重要指標。

正方觀點:核能是經濟與減碳的關鍵 正方代表包括核能學者葉宗洸、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及和碩董座童子賢。葉宗洸指出,核電成本低且無碳排放,每年可為台電增加800億元收入,填補虧損。童子賢則提出「核綠共存」策略,強調核能基載穩定,可補足再生能源不足。黃國昌更批評政府綠能發展落後,呼籲理性面對能源缺口。

反方立場:核安與核廢料問題未解 反方代表台電董座曾文生、綠黨甘崇緯及立委莊瑞雄則質疑核能安全性。曾文生表示,台電虧損主因是電價調整不足,核電停運影響有限。甘崇緯警告核三廠位於地震帶,風險極高,且核廢料處置無解。莊瑞雄更痛批延役公投是「欺負屏東人」,呼籲發展再生能源。

國際與國內壓力交織 美國專家與學者近期頻頻呼籲台灣重啟核電,以強化能源韌性。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甚至參與美台能源兵推,凸顯核能對國安的重要性。然而,反核團體與地方民眾強烈抗議,屏東反核人士丁勇智怒嗆「莫惹屏東人」,質疑核災風險與社會正義。

核安會修法引爭議 核安會預告修正核管法子法,要求延役需提交安全評估與再運轉計畫。在野黨批評此舉是為核三延役鋪路,民進黨政府卻未明確表態。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重申「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共識」三原則,強調修法以安全為首要。

公投結果牽動未來 核三公投結果將決定台灣是否重回核能懷抱,或繼續朝向非核家園邁進。無論結果如何,能源政策的調整與社會共識的凝聚,將是未來關鍵觀察點。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8/03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