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延役公投8月23日登場 正反方激辯能源未來
8月23日將舉行「核三延役公投」,正方代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於4日記者會中直言,非核家園政策已落後世界潮流,呼籲台灣應轉向核能。反方則由民間團體與專家提出健康與安全疑慮,強調核災風險與核廢料問題無解。
正方論點:核能是務實選擇
童子賢指出,他曾深信非核家園,但檢視國際趨勢後發現,美國、日本等國在核災後仍回歸核能,瑞士更以核能達成98%不排碳發電。他批評台灣綠能在颱風後易癱瘓,且太陽能與風電僅占8.9%,無法滿足產業需求,呼籲「非核家園該轉彎了」。
清大教授葉宗洸補充,核三廠耐震設計足以應對地震,且乾式儲存技術可安全處理核廢料。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則強調,支持核能是為「更乾淨、穩定的電力」,非僅為電價。
反方憂慮:健康與安全風險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團體4日召開記者會,反對核三重啟。核子工程博士賀立維以美國「水晶河核電廠」延役失敗為例,警告核三廠老舊設備風險高。前核電員工李桂林現身說法,稱長期暴露輻射導致白血病與癌症,疾呼「核電是生命賭注」。
慈濟大學副教授謝婉華指出,若核災發生,健檢與醫療成本將達數十億,且心理創傷難以估量。民團質疑核三廠位於地震帶,重啟恐加劇風險。
公投細節與後續
公投主文為「是否同意核三廠在安全無虞後繼續運轉」,需488萬張同意票且多於反對票方能通過。中選會將舉辦5場辯論會,首場於8月7日由清大教授葉宗洸對上台電董事長曾文生。
結語:能源選擇的十字路口
核三公投不僅是能源政策辯論,更涉及國家安全、環境永續與世代正義。無論結果如何,台灣都需直面能源轉型的挑戰,在科學與民意間尋求平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