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事件概述 2025年,台灣與日本在核能政策上出現顯著轉變。日本宣布將在2040年前恢復至少20%的核電占比,並興建新一代反應爐;台灣則通過《核管法》修正,為核電廠延役提供法源基礎。核三延役公投將於8月23日舉行,辯論會將於7日至15日間展開,正反雙方將就核能安全、經濟效益與能源政策展開激烈交鋒。

日本核能復興的背景 日本在福島核災後重啟14座核反應爐,核電占比約8.5%。《金融時報》報導指出,日本政府推動核能復興,以因應電力不足與淨零碳排的雙重挑戰。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價格飆升,加上AI與資料中心的高耗能需求,促使日本加速核能政策調整。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數據,日本天然氣進口依賴度高達90%以上,能源安全面臨嚴峻考驗。

台灣的核能政策轉變 台灣立法院於5月13日通過《核管法》修正案,允許核電廠延役最多20年。核能安全委員會隨後預告修正子法,強化延役審查機制。然而,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調查顯示,雖有6成民眾支持核能,但高達9成對能源現況不了解,凸顯知識落差問題。

核三延役公投的關鍵爭議 支持方認為核能是穩定、低成本的能源選項,並引用歐盟將核電列為永續能源的案例。反對方則強調核安風險與核廢料處置問題,並指出核三廠位於恆春斷層帶,地震風險不容忽視。美國商會白皮書也警告,核三停機後缺乏替代基載電源,可能影響外商投資信心。

國際觀點與地緣政治影響 前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與前戰略司令部司令艾里斯聯名投書,主張台灣應重啟核電以確保能源安全。美國商會則呼籲台灣解決電力供應不穩的問題,認為核能是關鍵解方之一。

未來觀察點 核三延役公投結果將直接影響台灣能源政策的走向。若通過,核一、核二廠也可能跟進延役;若未通過,非核家園政策將持續推進。無論結果如何,台灣都需面對能源自主、安全與低碳排放之間的結構性矛盾。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8/06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