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七股,漁業災損高達5.3億元,同時暴露「漁電共生」制度性缺陷。民進黨立委郭國文與鍾佳濱呼籲,將綠能納入災防體系,強化能源抗災韌性。
連日暴雨與16級強風導致台南七股停電長達一週,漁民因無法供應養殖池氧氣而蒙受巨額損失。立委郭國文指出,現行「漁電共生」政策未落實共生,光電案場雖近在咫尺,卻因缺乏逆變器與離網設備,無法在電網受損時提供備援電力。他批評大型綠能企業如台鹽綠能、力揚等,僅追求KPI而忽略民生需求。
政策缺陷與立委訴求
郭國文與鍾佳濱於8月6日召開記者會,提出三項訴求:優先讓漁民取得饋線容量、協助設立光電系統,並將能源韌性納入ESG評比。鍾佳濱建議,政府應推動「平時售電、災時供民」模式,鼓勵業者與地方政府簽訂災後供電協議。
技術與制度挑戰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謝志誠強調,光電案場需配置儲能裝置,以實現自發自用。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前副理事長陳秉亨則提議,透過光電收益或碳權協助災民重建。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回應,現行制度下技術可行,將與台電研議搶救標準作業程序。
未來展望
經濟部與農業部承諾共組專案,輔導台電及漁電共生戶建設儲能裝置,並與行動儲能設備互相支援。這場風災不僅揭露綠能政策的不足,也為未來能源韌性與災防整合提供關鍵觀察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