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重啟核能政策轉向 台灣核三重啟公投引爭議

日本政府於2024年底宣布允許在現有核電廠用地上新建核反應爐,標誌著自2011年福島核災後對核能政策的重大轉變。金融時報報導,日本已重啟14座反應爐,發電佔比約8.5%,並計劃在2040年將核能發電比例提升至20%。關西電力更宣布重啟福井縣三濱町核電廠擴建可行性調查,這是核災後首次有電力公司啟動核電建廠程序。

台灣核三重啟公投爭議

台灣將於8月23日舉行核三廠重啟公投,引發正反雙方激烈論戰。屏東縣長周春米批評公投缺乏專業評估,呼籲「不要欺負屏東人」。她強調,核三廠運轉40年後除役,屏東人已承擔數十年風險,公投不應粗暴決定恆春的命運。

另一方面,台北市長蔣萬安表態支持核三延役,認為核能是穩定供電的關鍵,並批評民進黨政府的能源政策過於意識形態化。國民黨則呼籲民眾投下同意票,強調核能對國防安全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科技巨頭擁抱核能

美國科技巨頭如微軟、谷歌和亞馬遜紛紛投資核能,簽署購電協議或開發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微軟與Constellation Energy簽署30億美元協議,重啟賓州三哩島核電站;谷歌則與Kairos Power合作開發SMR,預計2030年投入使用。這些舉措顯示核能在清潔能源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核能概念股崛起

隨著核能需求回升,鈾礦價格飆升,相關概念股如Cameco Corporation(CCJ)和Energy Fuels(UUUU)股價大漲。國際原子能總署預測,全球核電規模將在2050年前增長2.5倍,進一步推動鈾礦市場需求。

總結

日本核能政策的轉向與台灣核三重啟公投的爭議,凸顯核能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的關鍵角色。未來,核能技術的發展與政策調整將持續影響能源市場與環境議題。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8/13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