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加速推燃氣電廠 綠能轉型面臨倒退風險

德國總理梅爾茨領導的聯合政府近期宣布,將在2030年前新建總裝置容量約20 GW的燃氣發電廠,以確保能源供應安全。經濟與能源部長萊歇強調,此舉是為彌補核電與燃煤發電退場後的電力缺口,並在再生能源不足時提供備用電力。支持者認為,天然氣作為過渡能源,雖仍有碳排放,但污染程度低於燃煤。然而,批評者指控此政策背離綠能目標,可能導致德國再生能源占比無法達標。根據德國氣候法,2030年再生能源應占全國用電80%,但目前僅達55%。

台灣綠能轉型關鍵時刻:氫能與地熱成突破口

台灣再生能源占比持續衝刺目標,科技業對綠電需求急速攀升。今周刊舉辦的《新能源國際論壇》指出,氫能與地熱有望成為台灣綠電新解方。勤業眾信電力產業負責人林孟衛表示,台灣工業用電占全台55%,其中半導體業需求龐大,台積電更設定2030年綠電使用比例達60%。然而,台灣再生能源占比僅13%,距離2025年20%目標仍有差距。林孟衛建議,氫能可透過國際運輸網絡供應,地熱則需突破技術與政策瓶頸。

遠傳助海龍離岸風電建置行動企業專網

遠傳電信為彰濱外海的「海龍離岸風電計畫」打造海上4G/5G專用基地台,取代傳統衛星通訊,提升風場營運效率。此計畫是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離岸風電專案,預計2025年及2026年完成商轉。遠傳企業客戶執行副總曾詩淵表示,行動企業專網能解決海上通訊不穩問題,支援施工、維運與監控需求。

台東大武居民反對風電計畫

台亞風能計畫在台東大武鄉設置33支風機,引發居民強烈反對。居民擔心影響環境與生活,業者則強調程序合法。南迴反風電自救會呼籲政府考慮其他綠能選項,如地熱或水力發電。

總結與未來觀察

全球能源轉型面臨挑戰,德國燃氣電廠政策引發爭議,台灣則積極探索氫能與地熱等新興綠能。未來需關注政策執行成效與技術突破,以實現淨零碳排目標。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8/14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