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投開票,正反雙方激烈交鋒
核三重啟公投即將登場,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從反核立場轉為支持核三延役,引發前戰友周偉航質疑其立場反覆。周偉航指出,核三延役後燃料池僅能運轉約三年半,且需投入高額成本,效益有限。他更批評黃國昌提出的「地下終極儲存」及小型核電構想技術尚未成熟,無法作為政策依據。
童子賢主張「核綠共存」:低碳電力是產業競爭關鍵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在公投意見發表會中強調,台灣需穩定且低碳的電力供應以維持產業競爭力。他指出,全球將在兩年內全面徵收碳稅,若台灣電力結構無法轉型,產業競爭力將受衝擊。童子賢主張「核綠共存」,並批評台灣低碳發電占比僅17%,遠低於歐盟的71%。他認為核廢料可透過集中保管處理,呼籲以科學態度面對核能議題。
莊瑞雄反對重啟:核三已貢獻40年,應放過屏東
反方代表、民進黨立委莊瑞雄則以屏東人身份反對核三重啟,強調核安與核廢料問題未解。他比喻重啟核三如同打開「潘朵拉盒子」,下一步將是重啟核二與核一。莊瑞雄呼籲雙北民眾投下不同意票,並質疑核電廠選址的合理性,指出核三廠緊鄰墾丁國家公園,對環境與居民安全構成威脅。
國際趨勢與在地觀點
童子賢引用國際案例,指出日本與歐盟國家已重新擁抱核能,台灣不應逆勢而行。然而,反方強調核廢料處置的世代正義問題,認為不應將風險轉嫁給下一代。恆春在地居民對核三延役意見分歧,部分支持者認為核電廠已與地方和平共處40年,反對者則擔憂核安風險集中於屏東。
公投結果將影響台灣能源政策走向
此次公投不僅關乎核三是否重啟,更是對民進黨能源政策的一次信任投票。賴清德政府已表態反對核三延役,但企業界與部分民眾對電力穩定與低碳需求強烈。公投結果將決定台灣未來能源結構的調整方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