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風電水下基礎完工交付海龍風場國產化里程碑
海龍離岸風電計畫於8月15日宣布,由世紀風電承攬的21座三腳套管式水下基礎已全數完工並成功交付,創下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國產化的重要里程碑。這批水下基礎每座高度超過90公尺,重量達2000公噸,為台灣離岸風場史上最大、最重的構件,展現國內供應鏈在製造規模與技術上的突破。
技術與合作突破
世紀風電此次採用全新「擎天塔」(Twin Tower)進行組裝,這是全球首座專為製造深海域超大型離岸風電水下基礎打造的室外吊裝設施。海龍計畫執行長柯廷灝(Tim Kittelhake)表示,雙方透過「One Team」合作模式,確保水下基礎的製造品質與時程,並提前完成裝船作業。世紀風電董事長賴文祥則提到,過程中克服了包括「油壓抱樁器系統」的技術挑戰與颱風季節的船期壓力。
供應鏈整合與人力投入
海龍計畫與世紀風電自2022年底簽署合約後,世紀集團旗下多個廠房與協力供應鏈投入生產,巔峰時期人力達1400人。海龍計畫派駐超過20名駐廠人員,協助製造管理、品質控管等環節,進一步提升國內相關技能。
未來展望與挑戰
海龍計畫已於今年6月完成首批8座風機併網發電,預計年底前完成半數風機併聯,2026年全數完工後將成為台灣首座容量超過1GW的風場。面對全球離岸風電市場的逆風,柯廷灝強調台灣風場的優勢與本土供應鏈的成熟,但也呼籲政府持續推進綠能政策以維持產業動能。
總結
此次水下基礎的成功交付,不僅是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的重大突破,也為未來大型專案的開發奠定基礎。業界將持續關注海龍計畫的後續進展,以及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潛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