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劍魚生成西進 台灣無直接威脅但天氣不穩定
台灣中央氣象署於08-23上午9時10分發布颱風生成訊息,原位於南海的熱帶性低氣壓TD16已於上午8時發展為今年第13號颱風「劍魚」。根據氣象署資料,劍魚颱風中心位置在北緯17.1度、東經116.0度,以每小時19公里速度向西北進行,中心氣壓998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8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25公尺,七級風平均暴風半徑80公里。
路徑預測一致 直襲海南島與越南北部
中央氣象署資深預報員林定宜指出,劍魚颱風不會直接影響台灣,將持續朝西行進,路徑穿越海南島南側,最終朝越南、寮國方向前進。台灣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洩天機教室」專欄表示,最新歐洲模式模擬及美國系集模式皆顯示,其系集平均路徑與氣象署預測類似,對台無威脅。
中國中央氣象台08-23下午2時預報指出,劍魚中心位置於中午12時在海南三亞偏東方向約630公里海面上,以每小時25公里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逐漸靠近海南島南部沿海,強度明顯加強,最大強度可達颱風級到強颱風級。預報推估劍魚將於08-24傍晚前後擦過或登陸海南島南部沿海,08-25上午逐漸趨向越南中北部沿海。
颱風結構完整 對流旺盛達中颱等級
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分享衛星雲圖顯示,劍魚颱風對流爆發相當旺盛,「滿大一顆的,也圓圓的」,但因垂直風切關係有稍微往西偏移,呈現小小不對稱結構。該粉專指出,劍魚強度逐漸增強中,巔峰可達中度颱風,將直襲中國海南島、越南北部(峴港至河內間)。
台灣天氣影響 午後雷陣雨範圍擴大
雖然劍魚颱風對台灣無直接影響,但氣象署表示,隨著劍魚逐漸往西移動,台灣附近吹偏東風到東南風,迎風面地區容易下雨。08-24環境為偏東至東南風,各地大致為多雲到晴,迎風面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不定時局部短暫陣雨,夜晚、清晨東部及中南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
從08-25開始大氣條件不穩定,高層冷心低壓將通過台灣附近,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大台北山區有不定時短暫雷陣雨,花東也會有降雨機會,桃園以南午後雷陣雨的機率高,雨區擴大情況將持續到08-28、08-29。同時各地持續高溫炎熱,大台北、桃園有局部37度以上高溫。
中國啟動應急響應 提醒旅遊安全
中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宣布,08-23中午12時對海南啟動防汛防颱風四級應急回應,並派出工作組前往海南協助指導。中國氣象專家提醒,海南島、兩廣沿海及南海中北部海域在接下來3天將有強風雨天氣,發生颱風災害風險較高,尤其目前正值暑期旅遊高峰期間,建議海南、廣西、廣東等地民眾、遊客密切關注颱風動態和預報資訊。
未來觀察重點
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最新歐洲模式模擬顯示,08-25至08-29各地晴時多雲,高溫炎熱,要防曬、防中暑;南方水氣漸增,花東及屏東偶有局部短暫降雨的機率,大氣不穩定,山區午後有局部陣雨或雷雨,偶有擴及南部平地的機率。未來幾天需密切關注颱風動向及對台灣天氣的間接影響,特別是午後雷陣雨的發展情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