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離岸風電開發商Luxcara GmbH取消向中國明陽智慧能源採購的19座風力發電機訂單,轉而與西門子歌美颯簽署容量預留協議。與此同時,日本三菱商事因建設成本暴增超過一倍,宣布退出在秋田縣和千葉縣近海的三項大型離岸風電建設計劃,對日本政府的可再生能源戰略造成重大打擊。
歐洲風電供應鏈去中化趨勢明顯
德國離岸風電開發商Luxcara GmbH決定取消2024年確定的向中國明陽智慧能源採購19座風力發電機的訂單,轉而與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簽署容量預留協議。根據外媒報導,Luxcara已將此意向告知德國經濟部與審批機構。
Luxcara董事總經理Holger Matthiesen表示,雖然明陽最初報價具經濟性,但隨著市場條件改善,西門子歌美颯的整體方案更具協同效益。公司在鄰近的1.5GW Waterekke專案已選擇西門子歌美颯供應,若Waterkant專案同樣採用,將能降低成本與風險。他強調外界壓力並未影響決策,但承認安全疑慮的存在。
此訂單自確定以來便引發爭議。德國政府及歐洲風電產業多次警告,中國設備恐帶來國安與市場公平風險。今年德國國防部一份研究更指出,中國可能利用風場關鍵組件進行間諜或經濟戰爭。歐洲目前僅義大利Taranto專案使用中國風機,德國監管機構也已提出新規,要求對關鍵基礎設施加強審查。
西門子能源(Siemens Energy AG)證實了協議,但未透露細節;德國經濟部則不予置評。這反映出歐洲綠能設備供應鏈正逐步朝「去中化」方向轉變。
日本風電發展遭遇重大挫折
日本大型商社三菱商事(Mitsubishi Corporation)於8月27日宣布,退出在日本千葉縣和秋田縣外海等3海域進行的離岸風力發電廠興建計劃。社長中西勝也在東京召開的記者會上透露,建設費用增至投標時預期的2倍以上,無法實現盈利。
三菱商事和中部電力等企業聯盟在2021年利用「固定價格收購制度」(FIT),以較低的價格標下上述離岸風電興建案。經濟產業省2022年批准了該項目計劃。然而,因材料價格飆漲、供應鏈緊俏、通膨、匯率和利率上升,興建成本大幅膨脹至投標時估值的2倍以上,公司研判將無利可圖。
受影響的3處海域包括「千葉縣銚子市外海」、「秋田縣能代市、三種町及男鹿市外海」以及「秋田縣由利本莊市外海」。原定目標在2028年~2030年開始發電,將興建134座風機、發電容量約170萬KW,足夠150萬戶家庭使用,運行至2052年。
對日本能源政策的衝擊
三菱商事退出計畫對日本政府的可再生能源戰略造成重大影響。日本政府計劃將再生能源發展成未來的主要電力來源,且對離岸風電的期待特別大。在2月敲定的「能源基本計劃」中,目標在2040年將風力發電佔電力來源比重從現行的1%提高至4-8%。
彭博分析師表示,日本原已可能無法達成2030年再生能源目標,這個發展將讓該國進一步偏離軌道。日本的能源組合將比預期更仰賴化石燃料,能源安全和減碳承諾將有更多風險。
中西勝也社長表示:「對於變成這樣的結果,我們正在嚴肅對待。結果是辜負了當地的期待,非常抱歉」,考慮今後直接赴秋田與千葉兩縣說明原委。
財務影響與後續處理
三菱商事表示,退出這三項計畫所造成的損失,大部分都已經認列,追加損失預料有限。三菱2月公布,國內離岸風電事業虧損高達522億日圓(3.52億美元),這也是該公司首次公開對該事業的評估。
和三菱一同得標的聯盟夥伴中部電力公司,27日另發聲明表示,預估退出計畫將導致170億日圓損失。經產大臣武藤容治27日在和三菱主管的會談上表示,政府將為這些計畫重新招標。
全球風電產業面臨挑戰
三菱退出是全球離岸風電產業的最新打擊。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中止幾乎完工的15億美元Revolution風電項目,讓世界最大離岸風電公司沃旭能源(Orsted),25日股價暴跌至紀錄新低。
日本的離岸風電產業才剛起步,颱風頻繁和周圍海床極深,使日本需要不同的浮動式離岸風電技術,提高架設難度。三菱投下的這張不信任票,恐怕會打亂使日本已經落後的能源轉型。
未來展望
這兩起事件凸顯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的雙重挑戰:一方面是在地緣政治考量下供應鏈的重組與安全疑慮,另一方面則是成本控制與經濟可行性的現實考驗。歐洲正逐步推動綠能設備供應鏈的「去中化」,而日本則面臨如何在不影響經濟可行性的前提下推進能源轉型的難題。各國政府與企業需要在國家安全、經濟效益和環境目標之間找到平衡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