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菱商事宣布退出三大離岸風電計畫,成本暴增至投標時2倍以上,重創日本能源自給自足目標。三菱商事8月27日宣布退出秋田縣能代市、三種町及男鹿市近海、秋田縣由利本莊市近海,以及千葉縣銚子市近海等3處海域的離岸風力發電站建設計畫。社長中西勝也在記者會上坦言,建設費用增至4年前投標時預期的2倍以上,無法實現盈利,已認列損失522億日圓。
成本暴增與財務衝擊 三菱商事社長中西勝也表示,受供應鏈吃緊、通貨膨脹、日圓疲軟及利率上升等因素影響,工程成本大幅超出預期,「縱使檢視所有可能方案,施工成本仍比投標時高出一倍以上」。合作夥伴中部電力子公司「C·TECH」也將蒙受170億日圓損失。這3項計畫原本將安裝134座風力發電機,供應超過100萬戶家庭用電,預計2028至2030年陸續啟動運轉。
政府反應與政策調整 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8月28日表示:「無論單一計畫是否成功,政府都將離岸風電視為推動再生能源成為主要電力來源的重要電力來源。」經濟產業相武藤容治與三菱社長中西勝也會談時表達擔憂稱,「這是全國矚目的項目,可能會動搖社會對海上風電的信任」。國土交通相中野洋昌則批評「這是對地方期待的辜負」,強調落實項目是社會責任。政府將檢討企業撤出原因,並重新審視標案制度條件。
全球離岸風電困境 離岸風電產業正面臨全球性挑戰。美國總統川普近期透過行政手段阻擋風電發展,包括喊停丹麥沃旭能源羅德島完成80%、預計2026併網的風場,更計劃撤銷美國風能公司在馬里蘭州外海價值60億美元的風場許可。歐洲市場同樣面臨成本超支挑戰,加上美國川普政府強烈反對風電開發,全球離岸風電產業處於動盪之中。
日本能源轉型目標受衝擊 日本是世界第5大單一國家二氧化碳排放國,高度依賴進口化石燃料。2023年近70%的電力需求由燃燒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的發電廠供應,當局希望在未來15年內將這個比例削減至30%到40%。日本今年修訂的能源計畫指出,離岸風電是推動再生能源在2040年前成為主要電力來源的「王牌」,目標將風力發電占比從目前的約1%提升至4%到8%。
地方產業與未來展望 三菱的退出對地方產業造成直接衝擊。秋田縣一間想要爭取零件訂單的機械工廠,今年2月才剛導入大型加工機械,損失不小。為應對衝擊,日本政府正積極尋求解方,包括重啟招標、討論延長場址使用權超過30年等。能源顧問建議,若政府能提供購電協議保障或加快環評審查流程,將有助減輕企業壓力。中西勝也呼籲政府建立更具可預測性的制度,協助業者有效管理風險。
能源安全面臨挑戰 《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薩迪克指出,日本原本就難以達成2030年再生能源目標,如今更可能偏離軌道,能源結構將持續高度依賴化石燃料,進而衝擊能源安全與減碳承諾。目前日本全國共有12個海域計劃發展離岸風力發電,三菱退出後,經濟產業省將重新招標,但專家分析認為,在各種成本持續高漲下,願意接手發展的企業可能寥寥無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