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28日召開「海鼎離岸式風力發電計畫1號風場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專案小組第3次初審會議,環評委員認為由於海鼎1未取得3-2期開發權,建議取得核配後再審查,並要求加強在地溝通、釐清海纜上岸段與潮間帶及養殖業相對位置,最終決議補正再審,開發單位須於11月30日前補充修正資料。
開發計畫重大變更引發爭議
海鼎一號風場雖於2018年通過環評,但經濟部今年5月25日表示,離岸風電3-2期5家得標廠商中,科里歐永續能源的海鼎一(360MW)已發出取消開發權公文。開發單位表示,由於未獲容量分配,總裝置容量維持原核定,但將風場範圍從95平方公里縮減至約31.6平方公里,風機最大單機裝置容量由12MW變更為20MW,風機數量減少至最多不超過45座。
芳苑潮間帶海纜路線引爆在地抗爭
為增加併網彈性,開發單位新增彰化南側共同廊道,海纜將從原本北側改從南側上岸,經過自設陸域變電站後連接到永興開閉所。此舉引發彰化當地居民、漁民及環保團體強烈反彈,28日上午多名抗議者聚集環境部,批評新路線穿過芳苑國際級潮間帶,猶如「開腸剖肚」。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直言:「這是一個非常荒謬的事情,海纜我們看起來,它就是一個很骯髒的髒電,也是個血電。」芳苑蚵農洪秋岳更激動表示:「現在還要做在我們蚵田附近,你真是王八蛋。」居民帶來當地海水與底泥,指出3年多前鋪設電纜已衝擊潮間帶,導致牡蠣養殖3年無法收成。
地方政府與環委要求審慎評估
彰化縣政府指出,目前公告的所有離岸風電海纜上岸共同廊道中,彰化南側廊道、芳苑潮間帶長達3至4公里,在地十分重視潮間帶海纜鋪設問題,希望以實際開發、施工內容進行實質環評審查。
多位環評委員認為應等到取得核配後再做實質審查,更有委員直言「現在審的東西都還是空的」。環委要求開發單位強化說明新增彰化南側廊道上岸段範圍的優選方案選擇依據,補充具體規畫內容,並以最劣情境模擬對海域水質、海床及底棲生物棲地、潮間帶等影響,研擬減輕措施。
具體審查要求與後續時程
環委明確要求開發單位以圖示呈現變更風場範圍及海纜上岸段與潮間帶、鄰近養殖業的相對位置,評估上岸段範圍避開芳苑鄉潮間帶及專用漁業權漁場等區域,並就風場與鄰近風場開發對養殖漁業的累積影響規劃減輕對策及調整監測計畫。
該案環評程序始於107年3月通過環評,後續環境分析變更審查結論於113年11月22日初審,114年4月15日二審,本次114年8月28日為三審會議。開發單位提出的變更包括風機機組變大數量減少、基樁安裝方式改變,以及海纜上岸路線變更。
未來觀察重點
本案後續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單位能否在11月30日前完成環委要求的補正資料,特別是針對芳苑潮間帶生態影響的詳細評估與減輕對策,以及與當地居民、漁民的溝通協商結果。同時,開發權取得與否將成為計畫能否實質推進的重要前提,環評委員堅持的「取得核配後再審」原則將持續影響審查進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