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建水利施工技術領先 雅江下游水電工程前景看好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03996)憑藉在水利施工技術等方面的國際領先地位,有望在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中獲得豐厚訂單。根據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伍禮賢分析,中國能建為能源電力、基礎設施等行業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具有豐富的水利建設經驗和高等級資質,曾承建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重大工程。
業績穩健增長 新簽合同額突破1.4萬億
根據2024年年報資料,中國能建勘測設計及諮詢業務收入佔比超過八成,為核心運營業務。2024年公司完成新簽合同額140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8%;實現營業收入4367億元,同比增長7.6%;歸母淨利潤84億元,同比增長5.1%。公司在火電建設領域代表世界最高水平,完成內地90%以上的火電設計業務,承擔70%以上的火電工程建設。
水電工程市場份額超30% 大型項目經驗豐富
中國能建在水電工程領域施工市場份額超過30%,大型水電項目超過50%。公司先後參與建設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世界最大三峽水電站、世界第二白鶴灘水電站和世界第七烏東德水電站等地基基礎工程。雅江下游地質環境複雜,地基處理工程難度較大,反而為具備國際領先技術的企業提供發展機會,預計工期超過十年。
閩贛聯網工程啟動 提升區域電力互濟能力
8月30日,閩贛聯網工程樞紐變電站——福建汀州500千伏變電站在福建龍岩正式開工建設。該工程起於福建汀州500千伏變電站,止於江西紅都500千伏變電站,新建雙回線路85公里。工程建成後將大幅提升福建、江西兩省電力互濟能力與電網應急保供水平,預計2026年建成投產。
廣東海洋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海上風電裝機全國第一
8月31日,廣東海洋能源產業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深圳舉行。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1251萬千瓦,較「十三五」末增長10倍,躍居全國第一。中國廣核集團建成粵東首個超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項目,打造「伏羲一號」風漁融合平台。
全球最大海上風電機組完成安裝 單機年發電1億度
近日全球最大26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完成安裝,該機組由超過3萬個零部件構成,輪轂中心高度相當於50多層樓高,風輪掃風面積達7.7萬平方米。並網後單機每年輸出1億度電,可滿足5.5萬戶家庭一年用電需求。機組採用全密封結構防鹽霧腐蝕方案,可抵禦17級超強颱風。
海水制氫技術突破 海洋綠氫產業加速發展
8月31日,國家電投集團廣東電力有限公司與謝和平院士團隊簽署「海上風電驅動兆瓦級海水原位制氫首台套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合作協議。該技術實現海水直接電解制氫,相關成果於2022年11月30日發表在《Nature》期刊,獲評「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環塔電網投運 改善新疆新能源消納能力
環塔電網投運後通過超高壓技術將綠電輸送至東部負荷中心,實現「沙漠發電,全國用電」,直接將新能源接納能力提升800萬千瓦,帶動南疆5000萬千瓦新能源開發,顯著改善棄光率。該工程撬動超過283億元產業投資,創造超8000個就業崗位。
台灣虎尾潮水利工程推進 總經費逾11億元
經濟部水利署在虎尾投入超過11億元經費進行「虎尾潮」計畫工程,8月30日第三期「安慶圳大排虎尾糖廠段排水路治理工程」開工,預計2027年4月完工。這是台灣首件水利工程由國際團隊競圖,結合國內優質設計團隊。
中鼎集團投入千萬助災後重建
台灣最大統包工程承攬商CTCI中鼎集團投入1000萬元預算,協助「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受災鄉親重建家園。8月29日於台南學甲區舉辦首戶完成修繕工程民宅的入厝活動。
隨著中國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特別是水利工程和清潔能源領域的技術突破,相關企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海上風電大容量機組推廣以及海洋綠氫技術創新,將成為未來能源轉型的重要推動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