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板電磁輻射遠低安全標準 專家證實對人體完全無害
根據協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硅研究院組件分院執行院長黃耕文的專業解釋,太陽能板產生的電磁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對人體無害。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公眾磁場暴露限值為100微特斯拉,而測試數據顯示,在距離光伏組件15厘米以上基本測不出電磁輻射數值,即使在15厘米以內,輻射值也僅相當於日常小家電的二十分之一。
黃耕文強調,光伏組件輸出的是直流電,電流方向不變,直流電本身不會產生磁場,僅在電流流動過程中會產生微弱的靜態電場和磁場。光伏發電作為清潔能源,對改善空氣質量、減少環境污染具有積極作用。
中國光伏產業陷入嚴重虧損 產能過剩危機加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產量達6.8億千瓦,同比增長15.7%。然而光伏行業正面臨嚴峻挑戰。晶科能源2025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虧損29.09億元人民幣,同比由盈轉虧,營收減少32.63%。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2025年一季度僅31家A股上市光伏主產業鏈企業整體淨虧損便高達125.8億元,虧損幅度同比增加274.3%。行業巨頭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通威股份上半年分別虧損25.69億元、29.18億元、25.8億元和49.55億元。
行業權威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中國廠商的矽料、矽片、電池、組件產能均超過1100GW,而2025年全球與中國光伏市場樂觀需求量分別僅為600GW和250GW,產能過剩嚴重。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承認,產業上半年發展舉步維艱,三個環節的主流型號價格較2020年最高價已降低80%以上。
國家公園光電設施禁令提案引發國安疑慮
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日前提案擬禁止國家公園裝設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引發強烈反彈。民進黨新北市議員戴瑋姍指出,該提案實為全面禁止國家公園內設置太陽能,沒有規模大小之分,要求拆除現有設施改用柴油發電機。
戴瑋姍強調,深山通訊穩定必須依賴太陽能基地台,對於山友安全至關重要。國家公園內部的氣象站如玉山氣象站依靠大面積光電系統維持儀器穩定運作,對天氣預測和飛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若改用柴油發電,陸運路途遙遠,天候不佳時無法空運,一旦運補出現空窗期將直接喪失功能。
特別是在金門、東沙環礁和澎湖南方四島等海洋型國家公園,建置有國防軍事相關設施,與國土保安高度相關。戴瑋姍警告,若這些偏遠地區不能利用太陽能或風力發電,能源運補出現問題時,眾多設施可能面臨癱瘓,國安將亮起紅燈。
產業重整加速 超過40家企業退出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已有超過40家光伏企業公告退市、破產或進行兼并重組。光伏行業競爭加劇,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採取降價策略,行業「內卷」愈演愈烈。
未來展望
儘管太陽能發電技術安全可靠且環保效益顯著,但中國光伏產業正面臨產能過剩和價格競爭的雙重壓力。與此同時,關於國家公園是否應該設置太陽能設施的爭議,反映了能源政策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複雜平衡關係,需要更細緻的政策討論和科學評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