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國家正加快開發可再生能源步伐,憑藉豐富的風能、太陽能和水能資源優勢,積極推動能源轉型與綠色發展。中國與中亞國家在相關領域開展多個合作項目,實現互利共贏,其中哈薩克斯坦札納塔斯100兆瓦風電項目自2021年投產以來,已顯著緩解當地電力短缺狀況。

中亞可再生能源潛力巨大

根據世界銀行近期報告,中亞地區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潛力巨大,擴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是實現能源結構多元化、提升能源系統安全性的重要路徑。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報告顯示,中亞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持續提升,哈薩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已成為區域內的領頭羊。

具體數據顯示,哈薩克斯坦新能源裝機容量從2014年的2734兆瓦增至2023年的5663兆瓦;塔吉克斯坦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已達5763兆瓦。烏茲別克斯坦年平均晴天數超過300天,據世界銀行估算,其每年接收的太陽能總量相當於約510億噸石油當量。

開發利用率仍有提升空間

儘管潛力巨大,中亞國家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及在電力供給中的占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中亞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報告指出,目前該地區太陽能和風能的平均裝機容量占可開發量比例不足5%。

具體來看,烏茲別克斯坦光伏發電在能源結構中占比不到2%,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水電實際開發利用率分別僅為4%和10%。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測算顯示,哈薩克斯坦僅風力發電潛能就高達每年9200億千瓦時。

台灣光電板回收技術突破

環境部於09-02澄清「廢光電板比核廢料難處理」的說法,指出國內廠商技術已可從光電板模組中提煉9成以上的有價值材料。太陽能板主要由玻璃、鋁框、矽晶片、EVA封膜和塑膠背板等組成,處理過程可將這些材料高效分離取出。

針對丹娜絲颱風7月重創中南部太陽光電設施,環境部表示災損總計33案場光電板總受損約13萬5千片,目前已近5萬片送交處理機構完成去化,近6.8萬片已陸續收集暫置合法場地,88%光電板均已妥為安置及清除處理。環境部已啟動「廢棄物清理法」修正,將光電板納入應回收廢棄物。

在地化綠能發展與爭議

在台灣本地綠能發展方面,宜蘭風電計畫引發關注。環境部長彭啓明09-02明確表示,對於在宜蘭縣五結鄉、蘇澳鎮沿岸設置14部風力發電機的規劃,「不鼓勵、不支持」,會以保護環境為優先,並考慮民眾的生活品質。立法委員陳俊宇強調,絕不容許以「綠能」之名,犧牲居民權益與在地環境。

同時,企業界也積極投入永續發展。旺宏電子發布《2024年度永續報告書》,顯示溫室氣體排放較上一年度減少2.0%,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率高達97.8%。聖約翰科技大學則榮獲新北市政府環保局「低碳校園標章」競賽最高榮譽金熊獎,其太陽能系統發電量達1.1MW,113年全校用電量較前3年平均減少54.78%。

青年參與氣候行動

臺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於08-29宣示「青年氣候行動團」正式啟動,邀請7所大專院校共襄盛舉。目前有10個USR團隊,涵蓋師生約50人,推動「資源循環與綠能教育」、「社區農園與在地共餐」等行動項目,協助行政里爭取低碳永續家園評等榮譽。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青年是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目標提升青年對氣候變遷、淨零排放及永續發展議題的理解,並鼓勵實地參與地方行動。截至目前,臺南市已有超過97%行政里參與低碳永續家園計劃,其中獲銅級以上認證的行政里達102處。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正處於快速增長階段,中亞國家憑藉天然資源優勢積極轉型,台灣則在技術回收與在地化應用方面取得進展,同時面臨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平衡挑戰。未來各國如何在不影響生態環境與居民權益的前提下,有效開發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永續發展的關鍵觀察點。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9/03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