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工業總會9月2日發布「2025工總白皮書」,針對國際經貿、兩岸政策等七大面向提出138項政策建議。工總理事長潘俊榮強調,面對當前國際局勢,政府應從「推動危老都更,擴大內需」、「協助業者因應新局下進出口的挑戰」、「務實解決全面缺工問題」及「檢討能源政策,並穩定工業電價」四大當務之急著手,振興經濟發展民生。

兩岸政策:避免誤判尋求和平共處

在兩岸政策方面,工總主張「避免誤判,尋求兩岸和平共處」。工總指出,由於兩岸交流中斷,缺少溝通導致誤解不斷,對抗氣氛持續高漲,讓台灣各界極為憂心。兩岸關係嚴峻也讓大陸限縮過去「惠台」經貿政策,如陸續停止對台農產品關稅減免、對特定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更進一步取消ECFA早收項目關稅優惠。工總認為,無論從經濟或國家安全角度,台灣都應維繫好與大陸關係,確保台海和平穩定,在兩岸無法直接溝通對話之際,應善用民間經貿活力透過交流增加溝通。

產業面臨五大挑戰

工總針對160個會員公會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產業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包括:缺工(70.5%)、減碳政策(59.0%)、國際經貿(55.2%)、能源政策(52.4%)及產業轉型(50.5%)。副理事長苗豐盛表示,美國重啟高關稅並強調再工業化,台灣企業赴美投資逐漸成為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核心布局,政府應協助企業解決赴美投資障礙,並積極推動與美國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

能源政策與電價爭議

隨著AI產業快速發展,台灣電力需求持續攀升。工總指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進度未達預期,2022年電力部門碳排放占比高達60.95%。工總認為應重啟核電,指出8月公投結果顯示社會並不排斥核電,呼籲政府全面檢討能源結構,將化石燃料、再生能源與核能納入整體規劃。

潘俊榮強調,自2022年以來產業電價已經4次調漲,平均漲幅66%,工業電價早已超過台電售電成本,建議今年下半年工業電價不宜調漲。副理事長侯傑騰也表示,產業界認為今年下半年不宜再調漲電價,以免加重產業負擔。

碳費政策與環境部回應

工總建議碳費緩徵2年,並與台版CBAM同步規劃。環境部9月2日稍晚回應表示,碳費仍會如期上路,指出歐洲、亞洲領導國家均重申淨零轉型目標,未因國際政經挑戰而調整減碳目標。環境部說明,碳費徵收對象中僅有7家是中小企業,絕大多數中小型製造業並非碳費收費對象,不應以碳費緩徵做為中小企業因應關稅衝擊的說法。

環境部指出,目前總計已收到430廠自主減量計畫,占收費對象9成以上,其中台電與中油均已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申請,未來可適用每噸100元優惠費率。以2024年排放量推估,台電、中油需繳納的碳費分別約為6.5億元及1.3億元。

政府回應與政策方向

國發會表示,產業界所關切的人力、減碳、產業轉型及國際經貿等議題,均與政府推動「國家希望工程」的發展策略相互呼應。面對產業的人力需求,國發會持續推動外國人才來台工作與居留,並於今年正式啟動「數位遊牧政策」。

在減碳及能源政策部分,國發會指出,政府持續發展多元綠能,提出「台灣總體減碳行動計畫」及20項減碳旗艦計畫,協助產業降低碳排、減少碳費支出。行政院於今年7月已核定「五大信賴產業推動方案」,聚焦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及次世代通訊。

結語:產官合作共創智慧台灣

工總白皮書所提各項建言不僅呼應國家希望工程的國政願景,更是政府施政的重要參考。面對後關稅時代,產業急迫關切的問題也是政府聚焦的施政重點。國發會表示將持續與相關部會合作,積極回應業界訴求,在國際政經動盪與產業鏈重塑的關鍵時刻,攜手產業共創智慧台灣,落實創新繁榮願景。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9/03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