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力拚2050年淨零轉型出現重大進展!財政部次長李慶華9月3日在彰化銀行主辦的第5屆公股金融事業聯合供應商大會上宣布,截至今年8月底,8家公股行庫發行永續債券規模已達新台幣426億元,展現公股金融事業對淨零轉型的堅定決心。
公股金融ESG倡議平台成效卓著
根據財政部資料,自2021年9月起與9大公股金融事業共同推動成立ESG倡議平台,分成短、中、長期3個階段,擬定超過35項具體執行方案。李慶華表示,該方案目前進入中期階段,截至今年2月底,各公股行庫已完成投融資、商品審查流程納入ESG因子,另也將ESG執行成效納入子公司績效考核,上市公股金融事業也辦理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等多項措施。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說明,金管會推動綠色及轉型金融行動方案,除了綠色金融,也將重心擴及轉型金融,因為產業轉型需要資金及時間,盼金融機構可提供企業需要的金融資源,協助企業減碳、實現永續。
跨國企業積極布局綠色科技
在企業端,連接器廠信邦(3023)透過股權投資與德國柏林氣候科技新創Swobbee進行策略合作,結合專業與創新,推出更安全高效的電池交換基礎建設方案,為城市「最後一哩」物流配送注入新動能。信邦管理層指出,此次合作不僅是一項投資,更在全球城市減碳既是環境挑戰、亦是經濟課題的關鍵時刻,深化歐洲與亞洲的綠色科技生態鏈。
國際方面,新加坡綠色投資公司GenZero於9月1日首次發布永續報告書,指出其投資已協助減少約3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達成既定減碳目標的近一半。該公司高層看好東南亞碳權市場的成長潛力,但同時坦言,受總體經濟不確定性影響,部分碳相關計畫可能延遲。
地方政府綠能發展成果豐碩
澎湖縣在綠能發展方面表現亮眼,縣長陳光復向來訪的新竹縣長楊文科分享成果時表示,澎湖已積極建置電動車公共充電樁,設置率達4%,超越中央2%標準;同時推動植樹造林、海草床復育,以奠定碳權交易基礎。
農業部也於9月3日宣布,水產試驗所與嘉義大學、宜蘭大學、嘉南藥理大學、東海大學及台灣橫浜八景島公司(Xpark水族館),共同組成「海草復育聯盟」。水試所所長張錦宜表示,目前復育海草的目標,台灣本島為20公頃,主要復育快絕種的貝克氏鹽草,澎湖復育條件較佳為40公頃,主要復育卵葉鹽草,有效協助增加海洋藍碳吸存量。
綠領人才需求爆炸性成長
面對全球淨零趨勢,綠領人才需求呈現爆炸式增長。根據環境部統計,近8年相關人才需求成長3.29倍,平均每月有近2.2萬人職缺。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指出,極端氣候影響全球,想要降低停電事故並確保供電穩定,須強化電網韌性,並導入「整合資源規劃」制度。
工研院9月3日攜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頒獎典禮暨產業職涯講座」,邀請華城電機、達德能源等重要企業參與。華城電機總經理許逸德表示,隨著新能源、以及新電力系統的技術演進,產業對於跨域人才需求呈現爆炸式增長,不僅需要傳統電機與電力工程背景,更需要結合數位科技、人工智慧等複合專業能力。
觀光產業推動低碳旅遊
交通部觀光署也積極推動低碳旅遊,攜手國營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高鐵與旅宿業者推出超過170項優惠方案。交通部次長林國顯表示,希望活動推出後帶動商機,目前台鐵與高鐵旅遊已很盛行,希望促進旅客離峰時段出遊。
台鐵表示,今年取得環境部審核通過自強、莒光及區間/區間快車種旅客運輸服務碳足跡標籤使用權,以台鐵便當、禮賓室及觀光列車優惠鼓勵旅客實踐低碳旅行。台灣高鐵公司則推出高鐵飯店聯票永續專案,讓旅客加購車票可享平日78折,假日85折等優惠。
立法爭議與環境保護平衡
然而,再生能源發展也面臨立法爭議。國民黨立委翁曉玲8月29日提出兩個修法草案,要求《國家公園法》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明確規定禁止國家公園區域內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引起輿論爭議。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者戴秀雄向《環境資訊中心》表示,翁曉玲的草案是「通殺型立法」,也會影響一般管制區及遊憩區內民宅設光電自用。他認為立法要有正當性,要設置光電就要許可、進行審查,而非直接禁止。
國際案例警示環境保護重要性
日本北海道釧路濕原近期發生光電違規開發案件,大阪光電業者在濕原周邊森林鋪設約6,600片太陽能板,實際開發面積超過0.8公頃,已達到須經政府許可的規模,遭北海道與釧路市政府勒令停工。環境團體表達憂慮,認為可能影響國家特別天然紀念動物丹頂鶴,以及天然記念物白尾海鵰的自然棲息環境。
產業技術創新持續推進
台灣太陽能模組製造商「同昱能源」迎來創立20週年里程碑,該公司表示身為業界唯一真正實踐20年保固承諾的企業,憑藉持續的技術創新與品質堅持,展示多款高效模組,包括最高輸出達635W的VPC認證自製模組、防眩光模組以及抗強颱設計模組。
從公股行庫的永續金融推動,到企業的綠色科技投資,再到地方政府的綠能建設與人才培育,台灣正從各個層面全面推進淨零轉型進程。隨著426億元永續債券資金的投入,以及產官學各界的共同努力,台灣朝向2050淨零目標邁出堅實步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