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港大型客船災害防救演習強化中央地方應變能量 交通部與高雄市政府於高雄港17號碼頭聯合舉辦114年「大型客船災害防救演練」,首次納入營運將滿2年的澎湖輪參與演習。此次演練模擬澎湖輪搭載200名旅客及32名船員,因機艙失火不慎碰撞海上巴士「旗福二號」,造成5名乘客落海的複合性災害場景,全面測試海難救援及船舶油污應變能力。

演習細節與救援流程 演習中,澎湖輪機艙突然失火冒出濃煙,船長立即通報高雄港塔台人員,船上同時啟動滅火機制,救難人員全副武裝佈設水線灌救。碰撞事故發生後,兩艘船船長透過無線電聯繫確認船上狀況。高雄市交通局副局長劉建邦表示,碰撞導致5名乘客落海,高雄市政府隨即成立緊急應變中心因應。

航港局局長葉協隆指出,112年首航的澎湖輪旅客量倍增,因此選擇以大型客船安全為主題進行演練。高雄港作為亞太地區貨運港口樞紐,今年更有近百艘郵輪到港,加上旗津渡輪每年百萬人次搭乘,凸顯大型客船防救災演習的重要性。

全台防救災科技升級

無人機與機器人空地協同救災 台南市消防局展開第三季無人機隊訓練,創新設計空地協同救災模式,結合無人機高空視野與水砲型救災機器人射程優勢。消防局利用無人機AI人像辨識技術,在不同高度與角度條件下測試辨識成功率,並拍攝多角度模擬溺者影像,客製化訓練水域溺者AI辨識模型。

市長黃偉哲表示,透過無人科技應用,消防人員能在災害現場資訊不明時先行透過無人載具執行救災,提升效能並確保安全。消防局長李明峯強調,空地協同訓練能提升操作效率與精準度,在高風險救災現場降低人員傷亡風險。

新北智慧防汛平台AI升級 新北市政府3日召開市政會議,水利局以「一機在手 防汛ALL IN」為題報告智慧防汛成果。副市長劉和然肯定水利局創新表現,指出全國唯一的智慧防汛平台整合「全時監測、AI判斷、即時推播」功能,同步推播29區公所,大幅縮短災害應變時間。

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新北市去年底開發6處CCTV雨絲辨識技術,當降雨達10mm/10min時會自動化AI推播,可比中央氣象署提前16分鐘偵測暴雨訊號,今年底將再新增6處。目前市轄有607支具積淹水影像辨識功能的CCTV,搭配淹水感測器雙重驗證,今年預計再增加100支。

花蓮推動社區防災扎根 花蓮縣衛生局9月3日於慈濟大學舉辦第二屆「災難醫療隊(DMAT)志工基礎營訓練」,透過鄉鎮衛生所推薦志工參與,強化社區災害應變韌性。縣長徐榛蔚高度肯定此舉讓花蓮縣防救災力量更加完整。

衛生局長朱家祥指出,花蓮縣幅員廣大,一旦發生重大災害,道路中斷無法對外,外部支援難以即時抵達,「每個鄉鎮都需要有『自己人』能先應變」。此次訓練有40名志工參訓,講師團隊設計遊戲式互動教學,將災難醫療專業融入「拼圖」、「套圈圈」等夜市常見遊戲方式。

地方防災建設持續推進 高雄市議員邱俊憲3日表示,歷經三年爭取,鳥松區神農路改善工程獲得3400萬元經費,預計本月動工,月底前完工改善。邱俊憲指出,神農路是社區居民主要道路,更是工業區與住宅區的連結要道,每天承載大量車輛與貨運需求。

同時,橋頭消防分隊近日前往在地賣場,指導業者設置「防災專區」於結帳櫃台附近,方便民眾備妥颱風、地震等災害應變物資,並獲得基本防災應變知識。賣場業者表示,希望透過專區設置讓防災安全觀念融入民眾日常生活。

未來展望與挑戰 面對極端氣候常態化,各縣市持續強化防救災能力。新北市115年將迎來首座搭配智慧防汛平台的智慧化抽水站,透過MR虛擬操作技術啟動機組抽水,並配合自設雨量站進行AI學習,發展更精準的AI雨絲影像辨識。

各地防救災單位透過科技整合、社區扎根與跨單位合作,逐步建構更完善的災害應變體系,目標在災害發生時能快速反應,將損失降至最低,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9/04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