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媒體bne IntelliNews近日發布專題報導,直指台灣2022年交通事故造成3000多人死亡,超過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的2977人死亡人數,呼籲國際旅客來台前需「三思」。這份報告再度將台灣「行人地獄」的交通問題推向國際輿論風口浪尖。
交通事故數據驚人 年死傷近40萬人
根據德國媒體引用數據,台灣2022年共發生超過37.5萬起交通事故,造成3000多人死亡,38.9萬人受傷。對比交通部統計,2022年交通事故30日內死亡人數為3064人,2023年3023人,2024年雖降至2950人,但仍高於911事件死亡總數。
該報導嚴厲批評台灣駕駛多半缺乏交通規則意識,行人走在路上如同玩「生死遊戲」,並指出台灣寬度超過12公尺的道路中,近半數沒有人行道規劃,僅以綠色油漆標示步行區,且專用步道常遭違停機車、攤販占用。
政府回應:正在改善但承認有進步空間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司長吳東凌9月4日回應表示,數據確實有改善空間,但強調「台灣交通安全正在往好的方向改變」。他指出,從最新數據來看,行人、高齡者、機車、酒駕死亡人數都持續下降,達到歷年較低水平。
對於德媒指控警方執法鬆散,吳東凌表示與警政署保持密切溝通,並無此感覺。交通部已擬定高齡駕照監理初步方案,預計9月中公布,將透過科技和AI協助提升交通安全。
觀光署坦承形象受損 年度目標恐下修
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黃勢芳坦言,此報導對台灣觀光形象有傷害,但認為是「片面誤解」。他比較指出,觀光大國泰國的交通環境比台灣更差,且仍有許多國際旅客喜愛台灣。
不過黃勢芳也承認,今年來台旅客1000萬人次的目標「有難度」,900萬人次較有可能達成。除了交通問題負面報導,近期水災、地震及關稅問題也影響旅客來台意願。
地方改善措施見效 台中公車事故降逾兩成
在各地方政府層面,改善措施已見初步成效。台中市交通局長葉昭甫指出,今年1月至5月公車事故傷亡數較去年同期降幅逾兩成,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比去年同期減少14人,降幅達11.9%。
台中市透過補助公車裝設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目前已有1279輛公車完成安裝,同時實施公車路口轉向稽查,強化駕駛員「右轉指差確認,左轉再三確認」的安全意識。
測速執法爭議 專家指「頭痛醫腳」
Youtuber錢毅在瘋傳影片中點出台灣交通荒謬現象:全台共有2186處測速點,平均不到17公里就有一支,測速密度比日本高出875倍,但交通事故死亡率卻是日本的4倍。
根據統計,2024年因超速導致的死亡事故僅占2.13%,真正主因是「未依規定讓車」「未注意車前狀況」「轉彎不當」等。2023年全台交通罰款突破300億元創新高,其中75%流入地方政府,24%成為執法單位獎金,引發「道路安全淪為次要考量」的批評。
教育宣導同步進行 新竹推交通安全月
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9月4日率相關單位前往竹北市六家國小,配戴小黃帽推廣交通安全。教育局結合線上遊戲教學平台PaGamO推出「路口安全GO」闖關活動,警察局也加強校園周邊安全勤務。
國際比較凸顯差距 芬蘭首都12個月零交通死亡
對比國際標準,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人口近69萬)截至2025年7月,連續12個月沒有人死於交通事故,關鍵在於採用高額罰金遏止亂象。德國2023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約2700多人,也低於台灣。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分析,行人死亡人數占整體約一到兩成,近年已有下降,但其他部分改善相對有限。他強調應根據道路層級、天候狀況、地形等因素決定道路設計。
機車王國的停車爭議 車頭朝向引發討論
作為機車大國,台灣近期連機車停放方式都引發網路熱議。民眾抱怨「車頭朝外」停放影響他人進出,但多數網友支持這才是正確方式。交通警察大隊說明,法規未明確限制車頭方向,只要符合順行方向就不違規。
未來展望:工程、教育、執法三管齊下
專家指出,真正的交通治理應是「工程、教育、執法」三管齊下:改善道路設計、提升用路教育、合理規劃速限。若只是一味濫設限速、亂插測速器,只會讓民怨四起,卻無助於事故減少。
隨著國際媒體持續關注台灣交通問題,政府改善措施的成效與速度將成為觀察重點,如何平衡執法與教育,改善基礎道路設計,將是擺脫「行人地獄」惡名的關鍵。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