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營造業職安爭議 數據解讀現分歧
桃園市勞動檢查處今日(09-04)針對審計處113年度決算報告提出澄清,強調桃園市職災千人率自106年至113年間持續下降,且均低於全國平均,顯示降災策略已見成效。此回應源於審計處報告指出桃園市營造業職業災害及職場過勞疑慮案件頻發。
數據解讀差異 勞檢處提完整統計
根據勞動部統計資料,桃園市職災千人率呈現持續改善趨勢。勞檢處解釋,職場安全評估不宜僅以單一行業或事故型態為依據,而應觀察全行業職災千人率。雖然職災死亡人數下降幅度有限,但仍呈現逐步改善趨勢。
營造工程快速發展 增加職災風險
勞檢處進一步分析指出,桃園市核發建照總樓地板面積在六都中位居第一,近年增幅達150.69%,反映營造工程快速發展,同時也增加了職災發生風險。然而,勞檢人力有限,難以完全因應產業成長壓力,導致降災成效面臨挑戰。
過勞案件統計 95%非屬實
針對審計處報告中所稱「疑似過勞案件」,勞檢處說明,111年至113年累計通報175件疑似過勞案件,其中166件(約95%)經調查屬「非過勞」、「非目標疾病」或「家屬無意願認定」;僅9件(約5%)經主管機關職安署認定屬「工作負荷過重」,且比例逐年下降。
保全業成過勞高風險 勞檢加強把關
勞檢處表示,經認定過勞屬實的對象多數為保全員,顯示其工時過長易造成過勞。對此,勞檢處已針對從事輪班、夜間工作、長時間工作等高風險作業勞工實施重點檢查,並檢視異常工作負荷預防及健康檢查等健康保護措施辦理情形。
三管齊下降災策略 強化職場安全
為改善職安狀況,勞檢處提出三項重點降災策略:加強監督執行與高風險對象管理,聚焦高危險工地與事業單位;提升資訊揭露透明度與社會參與,建置災害地圖與公開重大職災資訊;推動跨機關資料整合與精準管理。同時持續推動教育訓練、提升勞工安全意識,並加強跨部門協作,營造安全文化。
各地職安措施同步推進
與此同時,各地政府也積極推動職安措施。屏東市公所政風室於9月4日召開「機關採購廉政平台」聯繫會議,針對「屏東市歸園第三納骨堂新建工程」確保採購與施工過程透明、廉潔。宜蘭市北館市場耐震補強工程已於八月完成驗收,歷經七年設計規劃,以一千零五十一萬元完成耐震升級。
產業轉型衝擊就業 建造業失業率達7.2%
香港建造業最新失業率達7.2%,香港建造商會會長廖聖鵬指出,主要因私人工程量下跌及施工模式轉向組裝合成建築(MIC),減少對本地釘板及紮鐵工人的需求。他預計短期內失業率難大幅改善,呼籲工人學習多項技能以適應市場變化。
工程進展與民生影響
在基礎建設方面,台灣自來水公司第十一區管理處辦理「鳥嘴潭下游管線改接工程」原定9月3日零時至4日下午3時停水37-39小時,經施工團隊日夜趕工,提前於4日上午9時恢復供水,縮短民眾停水時間6小時。
職安意識提升 成未來關鍵
當前職安議題已成為政府、企業與勞工共同關注的重點。從數據解讀差異到實際防護措施,顯示職場安全需要更全面的評估與管理。未來關鍵在於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職安防護,同時協助勞工適應產業轉型帶來的挑戰,建立更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