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左營二港口擴建工程邁入關鍵階段 113億道路機電工程啟動招商

國防部為強化海軍艦艇生存性與快速應戰能力,自2006年起透過「威海計畫」實施左營二港口擴建工程,近期正式邁入第三階段。根據政府採購網公開資訊,國軍已於9月1日啟動總金額達113億餘元的「道路及機電工程」及修船乾塢工程招標,力拼全案在2032年以前完工。

三階段工程規劃與進展

「威海計畫」主要分為三個部分:「提防及浚深工程」、「碼頭及船塢工程」及「道路及機電工程」。前兩部分工程大多已完成招標並執行,現正進入第三階段關鍵工程。

根據招標資訊,國防部將斥資52億9600萬元進行「N-WH計畫」道路及機電工程,工期為1550個日曆天,約需4年2個月。另一項「N-WH計畫Ⅱ-C修船乾塢工程」總金額為60億9500萬元,將興建碼頭、一座長245公尺、寬35公尺、深13.6公尺的乾塢,以及起重機等附屬設施,工期1600個日曆天,約4年4個月,且得標廠商須在簽約15日內開工。

預算與期程調整歷程

該工程計畫歷經多次預算與期程調整。國軍自2006年起編列290億5827萬2千元預算,原預計2019年完工。軍方於2009年首次修訂計畫,總預算增至330億2846萬元,完工期程延至2025年。2020年第二度修訂計畫,全案完工期限延至2032年,總預算增至404億8284萬元。明年將第三度修訂預算總額,調增至590億7793萬3千元。

營建產業面臨多重挑戰

與此同時,全國營建產業正面臨多重挑戰。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第一季全台建物展期開工累計1187件,較去年同期1066件年增11.4%。六都建物展期開工件數為741件,占比高達六成,其中台中市312件年增逾1倍,台南市167件,高雄市135件。

各縣市因應措施

宜蘭縣政府於9月5日宣布,針對112年1月1日至114年12月31日期間核發之建造執照或雜項執照案件,即日起自動展延建築期限1年,無須另行申請。縣府強調此措施是參酌全國各縣市因應營建困境所採取的措施,希望能減輕建築業者與民眾負擔。

勞檢人力嚴重不足問題浮現

桃園市勞動檢查處遭審計處點名勞檢人力嚴重不足。桃園市全年建照工地及公共工程約6000件,但僅有約15名勞動檢查員,平均每人1年要負責400件勞檢。審計處報告指出,桃園市去年度第4季核發建照總樓地板面積達237萬餘平方公尺,占全國總樓地板面積比率21.88%,於六都位居第一,較112年度同季增加142萬餘平方公尺,增幅約150.69%。

科技輔助與人力短缺的平衡

為因應勞檢人力不足,桃園市勞檢處113年度規劃「高風險作業AI營造安檢計畫」,獲得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補助經費359萬元,針對營造業墜落危害高占比(約67%)之痛點,開發「營造安檢APP」並建置AI影像辨識系統,運用5G即時影像傳輸技術,自動辨識現場未防護之危害並予告警。該計畫預期今年度可針對350件大型工程實施3500場次智慧監督檢查。

產業轉型與人才培養

勞動部勞發署雲嘉南分署的「產業新尖兵」職訓專案開辦5年來已培訓197班共4067人,協助許多青年成功轉職。今年下半年將再開17班,課程以AI產業為主。

工程安全與職災防治

香港古洞北第19區公營房屋地盤於9月4日發生致命工業意外,一名26歲男工人在外牆安裝金屬模具期間從高處墮下身亡。發展局已按規管機制向涉事承建商發出通知,即時暫停其工務工程建築類別的投標資格。勞工處已向有關承建商發出「暫時停工通知書」,停止其在該建築地盤內進行金屬模具裝嵌工序。

未來展望與挑戰

左營二港口擴建工程進入關鍵階段,象徵著國防建設的持續推進,但同時也反映出營建產業面臨的普遍性挑戰。從預算調整、工期延長到人力短缺、職安問題,都需要政府與業界共同尋求解決方案。隨著科技輔助工具的引入和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產業轉型與升級正在逐步推進,但短期內仍難以完全彌補現有勞檢人力與龐大推案量間的落差。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9/06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