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創新突破 台灣環保雙喜臨門
台北市八里污水處理廠於12月4日正式啟用沼氣發電機,成為全國首座設有沼氣發電機且供廠內自主使用的公共污水處理廠,預計每年可產生540萬度綠電,相當於減少2000噸碳排、節省新台幣1000萬元電費。與此同時,嘉義市在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主辦的「全國污水下水道建設評鑑」中連續四年榮獲第三組第一名,創下「四連霸」紀錄,展現地方污水治理的卓越成果。
八里廠沼氣發電 轉廢為能新典範
根據台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說明,這座沼氣發電機的啟用典禮標誌著八里廠的重要里程碑。台北市副市長張溫德強調,這項設施象徵市府推動淨零政策的決心,開始運轉後預估每年可創電540萬度,相當於減少超過2000噸碳排,等於少開1000萬公里的汽油車或10萬棵樹一整年的固碳量。
工務局長黃一平指出,沼氣發電機不僅實現減碳目標,產出的電力將併入廠內主變電站供全廠使用,徹底落實轉廢為能及永續循環理念。這項創新作法為全國公共污水處理廠樹立了新的環保標竿。
嘉義市評鑑四連霸 用戶接管率大幅提升
嘉義市在污水下水道建設方面表現卓越,自110年起連續四年榮獲全國評鑑第三組第一名。市府工務處數據顯示,嘉義市自108年起積極佈建污水下水道,從108年底的584戶(普及率0.58%)累積至113年底達15,085戶(普及率14.33%),已突破第一期計畫15,000戶目標,且自110年至113年起連續四年用戶接管年增率全國第1名。
市長黃敏惠表示,這項殊榮關鍵在於團隊努力不懈、議會預算與市民支持的成果,同時感謝內政部國土管理署長期在資源與政策上的支持。黃敏惠期望中央對於後續第二期工程給予全力協助,打造嘉義市成為「經濟大發展、社會增進步、環境有保護」的幸福永續城市。
建設結合美化 翻轉傳統工程印象
嘉義市府團隊除積極推動污水工程外,更將建設結合社區環境美化,推動後巷美化工程。自110年至113年已完成國安一街、遠東街51巷及玉康路83號等3處後巷接管及美化,今年2月再完成博愛新村後巷改造,成功翻轉民眾對傳統污水工程的刻板印象,成為城市更新與污水治理融合的新典範。
二期工程無縫接軌 永續發展再進化
目前嘉義市第一期污水下水道工程即將全部完工,整體用戶接管率與污水處理效能顯著提升。為無縫接軌一期計畫,第二期污水建設計畫已提前在112年啟動,優先標「嘉義市污水系統第二期-劉厝地區分支管網及用戶接管工程」及「嘉義市劉厝地區污水下水道系統管線修繕工程」如期在5月前開工,後續工程也陸續推動發包,有計畫、有秩序地逐步建設全市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
評鑑全面優異 設施管理獲肯定
今年嘉義市更在評鑑的「第三面向」中勇奪「優等」全國第一,所有評鑑各面向均獲得甲等以上優異成績,展現市府在設施管理與永續治理上的具體成果。這項成就證明即使是小城市,也能在環保基礎建設上有大作為。
台灣污水治理新篇章
從八里污水廠的沼氣發電創新,到嘉義市的評鑑四連霸,顯示台灣在污水處理和環保基礎建設方面持續進步。這些成果不僅提升水資源治理層級,更為城市永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展現台灣面對淨零碳排挑戰的具體行動與決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