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興達電廠爆炸事件引發全台供電危機,政治角力與能源政策爭議全面浮現
高雄興達火力發電廠9月9日晚間發生嚴重爆炸事故,新建燃氣複循環機組新二號機在試運轉階段因天然氣洩漏引發爆炸起火,火光衝天且爆炸威力驚人,導致附近居民恐慌並造成民宅損壞。這起事故立即引發全台電力吃緊,台電緊急啟動已除役機組並向企業高價購電,將未來10天列為供電警戒期。
爆炸原因與現場狀況
根據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說明,事故發生在9月9日晚間7時57分,當時正在進行氣渦輪機天然氣加熱器首次測試,需加熱至攝氏135度。偵測到天然氣洩漏後兩分鐘下令關機並疏散人員,但8時5分仍起火燃燒,燃燒速度極快。初步調查顯示,洩漏點位於新建的二號氣渦輪機天然氣加熱器下游管線「法蘭」部位。
爆炸威力強大,空拍畫面顯示廠房鐵皮外掀,附近居民形容「像地震或飛彈打過來」,多家戶天花板、牆壁出現龜裂損壞。當地六名里長集體抗議,批評台電曾保證全球沒有燃氣發電工安意外,如今卻讓居民感受「有如住在火藥庫旁」。
供電危機與應急措施
事故導致發電占比約全台3%的興達新一號機配合安全檢查停機,台電隨即發出「電力系統警戒運轉通報表」。為填補供電缺口,台電動員已除役的高雄大林5號機組、興達燃煤4號機、基隆協和電廠全速運轉,甚至啟用發電成本高達每度7元的台中、核二與核三廠緊急氣渦輪機。
台電10日下午3點備轉容量率僅剩8%,已處於缺電邊緣。隨著午後太陽能發電快速下滑,供電缺口更加嚴重。台電證實已將興達大火後10天列為供電警戒期,不確定高雄市政府何時核准興達新一機歸隊。
政治反應與政策批評
台灣民眾黨在社交平台發文質疑,如果台灣真的不缺電,為什麼僅僅一座測試中的機組失火就立即引發電力吃緊?民眾黨指出,民進黨當局與台電長期將仍在試車、尚未商轉的新燃氣機組納入供電能力計算,刻意製造「備轉容量率大於8%、台灣不缺電」的假象。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批評這起爆炸是「政策人禍」,斥資數百億的新機組肩負南部供電重任,卻在商轉前因天然氣洩漏引爆。她質疑審計部早已揭示計畫一再延宕,台電卻為了兌現政治承諾急於上線,疑似草率行事、犧牲安全。
前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表示,興達電廠爆炸不是單一意外,而是民進黨錯誤能源政策的必然結果。他批評民進黨高喊「非核家園」卻拿不出穩定可靠的替代方案,讓全台電力長期拉警報。
產業影響與未來挑戰
隨著AI帶動半導體擴廠、資料中心設立,用電需求持續增加。工商團體在2025年白皮書已警告,政府應將核能、燃氣、燃煤、再生能源納入整體規畫,兼顧供電穩定與產業競爭力。
民眾黨嚴正呼籲民進黨當局立即承認缺電危機,停止以虛構的備轉容量率誤導社會大眾,全面檢討電力調度與能源結構,誠實面對核能延役與能源轉型的選項。
事件後續與居民訴求
當地居民要求台電全面停工,興達施工處的處長和副處長下台,並希望與居民面對面舉行說明會。台電核能火力施工處副處長出面承諾一周內給予回覆。
結論:能源政策的轉折點
興達電廠爆炸事件不僅暴露了台灣電力供應的脆弱性,更引發了對整體能源政策的深刻檢討。各政黨均認為這起事故應成為重新評估能源政策的契機,特別是在核能角色、再生能源發展與供電穩定性之間的平衡。隨著用電需求持續成長,如何建立安全、穩定且價格合理的能源體系,將是政府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