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統計處今日(09-11)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主要承建商完成的建造工程名義總值達68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致維持不變。然而剔除價格變動影響後,實質計算的建造工程總值下跌3.5%,反映建築業面臨通脹壓力下的實際萎縮。

公私營工程表現兩極化

按建造工程類別分析,私人地盤建造工程呈現明顯下滑趨勢。第二季完成的私人地盤建造工程名義總值為172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下跌18.6%;以實質計算跌幅更達20.9%。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營地盤建造工程名義總值逆勢上升15.0%至312億元,實質計算升幅為11.6%。

非地盤工程輕微下滑

主要承建商於第二季完成的非地盤建造工程名義總值為205億元,較上年同期輕微下跌0.7%。以實質計算,跌幅為3.6%。根據政府統計處定義,非地盤建造工程包括小規模新建工程、樓房裝飾、樓宇修葺及保養工程,以及非地盤的電器設備安裝及保養工程。

住宅與運輸工程走勢分歧

按主要用途類別分析,住宅樓宇建造工程表現相對穩健。第二季完成的住宅樓宇地盤建造工程名義總值為213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3.2%。相反,運輸工程同期完成的地盤建造工程名義總值大幅下跌16.5%至81億元,顯示基礎設施投資可能放緩。

季度比較呈現下跌趨勢

以經季節性調整的數字按季比較,主要承建商於第二季完成的建造工程名義總值較第一季下跌2.9%。以實質計算,跌幅為3.6%,表明建築活動在連續季度基礎上出現收縮跡象。

數據計算方法說明

政府統計處強調,以實質計算的建造工程完成量總值是透過適當的物價指數,將相應的建造工程完成量名義總值平減至2000年基期的價格水平計算而成,這能更準確反映實際建築產出的變化。

目前香港建造工程市場呈現公私營部門明顯分化的格局,公營工程成為支撐整體建築業的主要動力,而私人市場則面臨較大調整壓力。未來幾個季度的發展將取決於政府基建投資的持續性以及私人房地產市場的復甦情況。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9/12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