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經濟部長龔明鑫於9月16日明確表態支持浮動式離岸風電發展,並提出太陽光電「汰舊換新」策略,目標在2026年底達成再生能源佔比20%。這項政策轉向標誌著台灣能源轉型進入新階段,前經濟部長郭智輝今年2月因成本考量喊停的浮動式風電示範計畫將重新啟動。
浮動式風電政策大逆轉 深海風場重獲生機
根據龔明鑫在媒體茶敘中的表態,經濟部對浮動式風機態度轉為「積極支持」,這與前部長郭智輝的立場形成明顯對比。郭智輝今年2月曾以成本過高為由暫停浮動式風電示範計畫,認為每度電恐達7元以上價格,且「國人對成本比較高的綠電,沒有非常支持」。
龔明鑫指出,台灣淺海風場已接近飽和,固定式的3-3期選商因業者意見分歧遲未凝聚共識,未來需要往深水海域發展。截至今年6月底,台灣已完成7座離岸風場,累計設置400座風機,併網容量突破3GW(百萬瓩)。
光電汰舊換新策略 發電量可望倍增
在太陽光電方面,經濟部採取務實路線,優先推動「穩健案源、沒有爭議性」的光電項目。龔明鑫提出「以舊換新」策略,將十多年前建置的舊型光電模組汰換為新型模組,由於轉換效率提升,同樣面積的發電量可望「倍增為舊型光電模組的2倍」。
經濟部將聚焦屋頂型太陽光電與各類附屬設施建置,並與農業部合作加速解決漁電共生問題。對於有疑慮的光電案場,將待有共識後穩健推動。
2026綠電佔比20%目標挑戰艱鉅
龔明鑫坦言,今年台灣綠電發電占比可望達15%,但明年底20%的目標「有很大挑戰性」。再生能源發展的總體目標不變,但在推動步調上將有所調整。企業不僅需要穩定供電,更必須取得足夠綠電以符合RE100等國際減碳承諾。
離岸風電已完成選商的3-1、3-2期將「加速完工」,經濟部將協助業者盡快建置併網。除了太陽能和風電,龔明鑫也允諾會針對氫能、地熱等需要較長時間開發的領域持續投入。
核電廠延役評估進行中 核三廠條件較佳
針對核能議題,龔明鑫表示政府對於先進核能SMR(小型模組化反應爐)並不排斥,核安會已啟動相關研究。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指出,預計9月底、10月初將3座核電廠現況盤點結果向外界說明。
曾文生表示,核三廠目前是「比較有條件去進到下一步的自我安全檢查」,將依核安會公告的核安法修正細則,進行老化管理及耐震強度等相關檢查工作。台電規劃直接與原廠合作,希望在年底至明年初前完成明確評估。
核二廠因爐心內尚有用過燃料棒,必須先完成乾式貯存作業,將燃料棒退出後才能進行安全檢查評估。核一廠過去延役曾耗時四年完成安檢報告。
電網韌性計畫加速 6年完成5000億投資
在長期電源開發方面,龔明鑫表示過去提出的10年約5000億電網韌性計劃,將加速縮短在6年內完成,以因應颱風等極端氣候對供電設施的衝擊。經濟部預計9月底前公布最新長期電源開發計畫。
能源轉型面臨四大挑戰
龔明鑫指出,全球經濟正面臨極端氣候、地緣政治、關稅波動及關鍵材料限制等四大挑戰,台灣將透過新治水工程、能源轉型2.0、產業升級與先進科技布局來應對。
台灣的能源佈局步調調整,不僅是因為新舊內閣的政策交接,更是在國際RE100標準與淨零排放壓力下必須進行的策略轉向。離岸風電經歷多次地震、颱風考驗都未受災,顯示其韌性經得起驗證。
未來觀察重點
隨著浮動式風電政策轉向重啟,以及光電汰舊換新策略的實施,台灣能否在2026年底達成再生能源佔比20%的目標,將取決於這些新政策的執行成效。核電廠延役評估結果、電網韌性計畫加速執行情況,以及企業對綠電需求的持續增長,都將是未來能源政策發展的關鍵觀察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