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鐵將於9月22日起實施「寧靜車廂」新政策,禁止乘客在列車上未關閉聲音使用智慧型手機觀看影片或聽音樂,也不得在車廂內大聲通話。這項被日本媒體形容為「比新幹線更嚴格」的新規,最嚴重情況下可依法拒絕提供運送服務,將吵鬧乘客趕下車。
嚴格執行措施與法律依據 根據高鐵公司公告,新措施將明訂於運送契約中,具體規範包括:使用電子裝置觀看影片或聽音樂時,必須佩戴耳機或切換為靜音模式;手機通話必須移動到車廂端的「玄關」區域進行。列車服務人員將巡視車廂,對未戴耳機或音量過大的乘客進行勸導,若屢勸不改,高鐵可依《鐵路法》及運送契約,解除運送或拒絕載客。
日媒關注與國際比較 日本《每日新聞》特別報導此政策,指出雖然日本新幹線也推動過「安靜車廂」措施,但台灣高鐵此次規定的特色在於執行強度更大。報導強調,若旅客不遵從乘務員指示,最嚴重可能被要求下車,這種強制性做法比日本更嚴格。
高層看法與政策理念 高鐵高層對此表示:「不用耳機就外放影音,在公共空間根本說不過去」。政策核心強調「避免影響其他乘客」,旨在提升整體乘車品質。為強化宣傳,車站電視、椅背網袋宣傳卡及跑馬燈將廣泛推廣政策,同時車內廣播頻率也將降低,以減少干擾。
特殊情況的人性化處理 高鐵特別強調對特殊群體的包容處理,對於嬰兒、幼童或因疾病等因素無法控制行為的乘客,列車人員將採取「關心與安撫」方式,提供貼紙、餅乾等小禮物協助安撫,並呼籲其他乘客給予體諒,平衡政策執行的嚴格性與人性化考量。
社會反應與網路聲浪 台灣社群媒體上大多數聲音對此新規表示歡迎,留言如「期待更安靜的高鐵」、「希望能對吵鬧乘客嚴格處理」、「終於不用聽別人煲劇」等相當普遍。網友紛紛贊同表示:「這是基本禮貌,竟然要規定才會」、「非常需要這樣的規定…真的很受不了那些接電話的人,老是開擴音講話」。
政策背景與市場需求 台灣高鐵近年客運量回升,2024年上半年運送逾3,500萬人次,反映疫後旅遊與通勤需求強勁。然而,乘客對車廂噪音的投訴日益增加,特別是手機外放與大聲通話問題。寧靜車廂政策呼應全球趨勢,旨在提升高端服務形象。
實施展望與關注要點 隨著9月22日實施日期临近,外界關注首三個月宣導期能否有效改變乘客習慣。雖然多數民眾支持,但也有人擔心執法力度可能不均,期待高鐵能夠一致性地執行新規,真正實現寧靜乘車環境的目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