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各地交通建設與智慧化發展同步推進,從高雄橋梁改建、台南左轉車道優化、新竹智慧停車到電動車充電整合,展現多元交通改善成果。

高雄彌陀舊港橋通車 提升沿海交通安全

高雄市政府積極推動沿海地區基礎建設,位於彌陀區、橫跨阿公店溪的舊港橋已完成改建並開放通車。根據高雄市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表示,原橋梁寬約8公尺,因長期受海風與鹽害侵蝕造成結構損壞,經專業檢測評定為有安全疑慮之橋梁。改建後的新橋梁拓寬至12公尺,並增設雙側人行道,整體工程品質符合設計標準與安全規範。

新工處指出,舊港橋為連接彌陀與永安兩行政區的重要聯絡要道,長年來承擔地方居民通勤、通學與運輸功能。改建完成後不僅可大幅改善橋梁通行條件,更能強化彌陀與永安間的交通連結,提升通勤、通學與物流效率,進一步完善區域交通網絡。

新竹智慧停車柱獲AI應用卓越獎

新竹市智慧交通發展再創佳績,市政府去年5月起導入AI車牌辨識技術推出的「智慧停車柱」,在財訊雙週刊、台灣智慧城市發展協會與山水民調公司共同辦理的「智慧城市大調查」中,於「交通運輸服務應用」面向榮獲「AI應用卓越獎」。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智慧停車柱不僅有效舒緩停管員人力缺口問題,更提升停車管理效率,並解決裝卸貨車格、校園接送區長時間遭占用等困境。交通處指出,智慧停車柱透過AI與科技工具,簡化傳統開單流程,同時落實無紙化政策,有效降低行政成本。

根據新竹市交通處統計,自今年3月起,多元支付服務已擴展至12家行動支付與信用卡繳費管道,使用多元支付現場繳費比例最高已達38%。市府也提供使用新竹通APP「當日停車線上繳費9折優惠」,鼓勵市民使用行動支付。

台南左轉附加車道優化交通

台南市議員朱正軒於10月7日議會質詢時指出,左轉附加車道是近年台南交通改善中相當有效的設計之一,能明顯紓解路口壅塞、減少車流交織與事故風險。朱正軒表示,台南市近兩年透過路平專案與中央補助,陸續於多條主要幹道增設左轉專用或附加車道。

朱正軒舉例,健康路段向中央爭取經費改善後,全線主要路口皆設置左轉附加車道,今年初完工後明顯改善尖峰時段壅塞,獲得地方好評。他建議交通局全面盤點各主要幹道與重點路口,逐步建立「輔1」預告標誌、引導標線、延長車道等為標準配置。

對此,台南市交通局長王銘德承諾,將全面盤點各主要幹道與重點路口,逐步建立相關設施為標準配置,作為市區交通工程設計基準。朱正軒也建議成立「交通工程大隊」,專責標線繪製與號誌設置品質控管。

政大加入人本街道校園聯盟

政治大學於9月26日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加入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成立的「人本街道校園推展聯盟」。國土署署長吳欣修表示,自2024年成立聯盟以來,已陸續與國內外39所大專院校簽署MOU,包括政治大學、陽明交通大學、中央大學及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等。

政大學生團隊「指南路交通改善小組」代表游博安同學指出,近年來政大積極投入校園周邊交通改善。學生透過參與式預算與國土署「街道醫生」平臺提案,優先推動指南路二段增設行人號誌、調整標線等措施。今年暑期新生訓練中,團隊亦攜手永續發展辦公室推出「永續之路-指南溪與指南路走讀工作坊」。

Autopass進軍電動車充電支付整合

智慧行車整合服務商Autopass於10月7日宣布跨足電動車充電領域,推出「金流與體驗整合服務」,將其在停車與加油場景累積的技術與金流能力延伸至第三大交通應用場景。

Autopass執行副總張勝傳表示,透過標準化的金流流程,可降低業者導入成本,也讓消費者在各種場站都能享有一致、便利的操作體驗。Autopass已與國內第四大超高速充電業者「區快充」合作,率先導入8座自有品牌場站,並透過Aktzin聯盟支援其他合作夥伴的未來接入。

同時,Autopass與智慧服務系統商好友電建立策略聯盟,串接微星、馳諾瓦、台達、士林電機等主流設備,並將於10月底完成「正好停」全台29站、295支充電樁的全面上線。

台南軌道建設經費引發關注

台南市議員蔡育輝於10月7日議會質詢時對軌道建設經費表達關切,他指出雖然南市公共債務上限提高,但光是為了捷運與鐵路立體化等軌道建設,地方自籌配合款就高達1156億元,質疑「軌道建設會不會變成台南市府的『大錢坑』?」

對此,交通局長王銘德回應,台南市目前向議會提報捷運4案、台鐵立體化3案,總經費共2958.54億元,其中由中央負擔6成(1788.04億元)、地方負擔4成(1170.5億元)。目前進度最快的是第一期捷運藍線,先以市預算約2億元啟動基本設計,明年將依基本設計階段向中央申請補助。

交通改善邁向智慧化與人本化新時代

從各地交通建設發展可見,台灣正朝向智慧化、人本化的交通環境邁進。無論是基礎設施的實體改善、智慧科技的應用導入,或是人本理念的推廣實踐,都顯示各級政府與民間企業正積極回應民眾對更安全、便利交通環境的期待。隨著技術不斷創新與跨域合作深化,未來台灣的交通發展可望帶來更多突破性成果。

最後修改日期: 2025/10/07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