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山頭水庫13公頃光電板空拍畫面曝!南部供水命脈安全疑慮再起

台南烏山頭水庫近期爆出水面大面積架設太陽光電板,引發居民擔憂「光電汙染」與「景觀破壞」。這項由經濟部水利署推動的「水面型浮動太陽光電設施」計畫,由嘉南農田水利會公開招標,最終由新能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興業綠能公司取得標案,於2022年5月投入運作。規劃容量約13MW,佔地約13公頃,預估年發電量1700萬度、減碳量約8906公噸。

官方澄清:依法設置不影響水質

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企劃室主任蔡宗勳表示,光電板設置面積約11.5公頃,僅占烏山頭水庫1026.3公頃中的1.12%。台南市政府經發局指出,本案為中央列管及審核權責,配合「行政院太陽光電2年期推動計畫」由經濟部水利署列管,不需辦理用地變更,已依法取得能源局電業籌設許可。

水利署強調,太陽光電模組主要由太陽能電池組成,主要材料為矽,外部以玻璃及鋁框緊密封裝,並無毒性,不會自行溶解或滲出液體造成汙染。水面型太陽光電設備面板不會直接碰觸到水面,浮筒均採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質,具耐酸、耐鹼、抗紫外線、抗氧化與抗溶出特性。

地方強烈反彈:毀田又毀水

台南市議員蔡育輝批評,民進黨推動綠能「毀田又毀水」,從農地種電到水庫鋪板,讓民眾對飲水安全失去信任。官田慈聖宮主任委員暨台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俊銘直言:「光電板蓋在烏山頭水庫真的是亂來,很多地方可以設光電太陽能板,但是烏山頭水庫真的不適合。」

多位居民表示,當地人直到設備架設後才知道「水庫在種電」,認為政府缺乏說明與溝通。有民眾擔憂:「水庫依水保法不能開發,卻能種電?如果光電板出問題,誰敢喝這水?」

安全監測機制與國際案例

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強調,每年進行5次水質檢測,報告提供相關單位備查。清洗作業契約明文規定只能使用清水,不得添加任何化學藥劑。案場浮筒材質由韓國水資源公社提供技術協助,通過韓國國家水質檢驗標準,檢測出的鉛、硒、砷等28項化學物質均符合要求。

官方引用國際案例指出,日本、韓國、英國及國內高雄阿公店水庫、新竹寶山水庫、金門金湖水庫等均無污染水質案例。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研究顯示,太陽光電不會對水庫水質造成汙染,同時可減少蒸發,抑制藻類孳生,減少水質優養化發生。

專家憂慮與未來展望

台南社大研究員晁瑞光質疑:「烏山頭水庫一旦發生風災,我們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處理?當這麼大面積的光電板電線絞在一起,或碰撞導致玻璃破裂,或起火燃燒,這些都會造成污染。」

烏山頭水庫爭議凸顯「綠能發展」與「民眾信任」間的落差。從農地種電爭議、魚塭光電抗議,到如今延伸至水域空間,民眾的焦慮反映的不只是環保疑慮,更是對決策過程缺乏參與感的反彈。在2050淨零碳排的路上,綠能不能只是數字成績,如何讓民眾「看見安全、相信轉型」,才是烏山頭水庫光電爭議背後更深的課題。

最後修改日期: 2025/10/07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