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救災志工感染病逝 中央致哀慰問家屬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災變發生後,來自桃園市的48歲挖土機行老闆林鴻森自發投入救災,卻在救災過程中左腳不慎遭不明物體刺傷感染,引發敗血症,於10月6日晚間不幸病逝。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指揮季連成在10月7日的記者會中,代表全體表達哀悼之意。
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指揮季連成表示,衛福部將於10月7日前往林鴻森家中致贈新台幣20萬元慰問金,感謝志工的大愛付出。季連成指出,林鴻森經醫院轉送台北長庚醫院治療仍不幸過世,副總統也將在出殯時前往表達謝意及慰勉。
災區醫療防護全面升級
季連成特別提醒所有救災人員注意安全,包括地面安全及天氣炎熱注意身體狀況。目前在各重要入口都安排救護車,因應天氣炎熱導致志工容易中暑的情形,衛福部及花蓮縣衛生局已設置巡迴醫療站,整合醫療志工,提供最大的醫療服務。
聯新國際醫院感染科主任林芸合提醒,災區環境存在許多泥土、污水,如果穿刺傷傷口較深,可能讓細菌帶到深部組織,增加感染風險。
救災進展與警戒維持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表示,截至10月7日上午11時統計,因堰塞湖溢流死亡18人、失聯6人、受傷157人。花蓮縣仍維持一級開設,馬太鞍溪堰塞湖持續紅色警戒。
根據無人機觀測顯示,堰塞湖天然壩體及水流無異狀,湖水量體無大變化,持續從溢流口穩定流出,每日約有40萬噸水平緩流出。但考量下游河道土砂淤積嚴重,仍需積極清疏、導流及防堵。
企業與民間全力支援
災區湧現大量支援力量,包括「重機超人」台灣隊集結在馬太鞍溪河床全力趕工清淤。台中江豐營造派出15台鉸接式牽引車等重型機具日夜清淤,中華機械團隊也在河床待命維修故障機具。
交通部及公路局自9月28日啟動「志工服務行,交通部來負擔」大客車免費接駁專車計畫,累計已提供760名志工接駁服務。因應中秋、國慶連假湧入救災志工人潮,公路局自10月7日8時起調整花蓮站A、B線為每30分鐘發一班車。
假訊息零容忍政策
內政部長劉世芳10月7日強調,中央應變中心與花蓮縣府維持一級開設,如有任何錯假訊息妨害救災,一律送地檢署偵辦。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副幹事長范雲也澄清,先前流傳的「官員訕笑」影片是斷章取義,刻意截掉劉世芳部長關切保障救災人員安全的明確指示。
災區重建與安置進度
行政院已核定光復鄉、鳳林鎮、萬榮鄉為災區,以光復鄉7村、1837戶作為主要補助金與慰問金發放對象。7個村以外的所有村里,由當地村里長進行災況實質認定後納入補助範圍。
在校園復課方面,花蓮縣政府10月7日宣布恢復正常上班上課,除光復商工仍採線上教學外,光復地區2國中、5國小均已恢復實體上課。
未來展望與警示
這場災變不僅考驗台灣的救災應變能力,更展現了民間自發的救援力量。從企業支援到個人志工,從專業機具到簡單鏟子,各方力量匯聚災區。然而林鴻森的離世也提醒我們,救災工作除了熱情,更需要專業防護與完善醫療支援。隨著災後重建工作持續進行,如何平衡效率與安全將是未來的重要課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