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復原進入關鍵階段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已進入第16天,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指揮官季連成10月6日表示,當前救災重點為災區側溝全面清理,預計10月18日完成所有清溝任務。國軍上校指揮官全權負責佛祖街到保安寺整條街的清理工作,敦厚路也是清理重點區域。
志工安全保障成焦點
勞動部長洪申翰10月8日強調,將比照重大颱風災區標準,為所有參與救災人員提供明確作業安全指引與協助。此舉源於首例志工因公死亡事件,桃園挖土機行老闆林鴻森在救災過程中腳部刺傷引發敗血症,於中秋夜(10月6日)宣告不治。衛福部已發放最高20萬元死亡慰問金,勞動部正協助家屬釐清保險權益。
環境復原面臨挑戰
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目前清除超過8萬5千噸垃圾與淤泥,不排除未來清除量突破百萬噸。災區仍有4成受災戶馬桶不通,環境部希望在10月18日前完成側溝與下水道清淤。台中營造公司人員表示,水溝淤泥厚度達60公分以上,全部需靠人工清理。
各地支援持續湧入
雲林縣政府繼出動洗街霧砲消毒車、空拍機組後,10月8日再支援10組高壓沖吸清溝車,下週將出動2組造價4000萬元的移動式分選設施。台東縣環保局也支援進行市區消毒工作。來自嘉義的虎珅現烤點心餐車在光復鄉發放3000份現烤蛋塔及麵包,溫暖災民與志工。
慰助金核發加速進行
農業部配合行政院籌組訪視團,10月7日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統籌下,與相關單位共同進駐大平村設立服務據點。截至10月8日中午,已完成列冊85户、非列冊75户,總計160户核對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務協助民眾辦理各項救助與補助事項。
地震未影響堰塞湖穩定
花蓮縣吉安鄉10月8日上午7時52分發生芮氏規模5地震,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出動空拍機監測馬太鞍溪堰塞湖狀況,確認水位及壩體狀況正常穩定。中央氣象署表示,觀測最大震度花蓮市4級,光復鄉震度3級,未達影響堰塞湖必須撤離的標準。
制度建立刻不容緩
衛福部表示希望朝向制度化,建置平台讓志工上網登錄方便加保。立委指出,雖然志工投入災區搶救令人感動,但在高風險環境中幫忙卻沒有任何保障,凸顯現行法規對志工安全保障的空白。
災後重建任重道遠
隨著清理工作持續推進,各界愛心不斷湧入,但志工安全保障與制度建立成為當前最迫切課題。災區環境復原仍需時日,中央與地方政府協力合作,期望能協助受災民眾儘早恢復正常生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