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災變造成重大傷亡,截至10月9日上午11時統計顯示,這場災難已導致19人死亡、5人失聯、157人受傷,救出人數達717人。行政院今日宣布,中央「家園支持三方案」每戶慰助金35萬元已有225戶災民完成匯款,慰助服務站國慶連假期間持續服務至10月12日。
慰助金發放與一站式服務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工程會主委陳金德表示,為落實行政院長卓榮泰指示、讓慰助金儘速入帳,已協調內政部、衛福部及金管會先行造冊並整合資料,由跨部會團隊入村查對,同步在慰助站簡化申辦程序,讓核對與撥款同步進行。陳金德強調,在簡化及加速行政作業同時,跨部會團隊收件後仍花費大量時間審核、查對,以兼顧速度與正確性。
行政院統計顯示,過去三天除慰助金外,各項服務受理情況包括:車輛報廢監理業務700多件、原住民諮詢服務352件、農業救補助213件、銀行郵局提款卡及存摺補發或受理150多件、小型企業及商店復工貸款補助46件、申請補發健保卡39件、申辦農會業務37件、房屋安全評估14戶、台糖地租減免11件、災民租屋補貼9件。
清淤工作全面推進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政務委員今日說明,工作重點包括清理房屋間巷弄、街道及農田淤土,以及側溝清理。目前側溝清理進度已達12公里,預計今日可推進至14公里,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目標在10月18日前完成清淤作業。
季連成指出,已調整佛祖街重要兵力部署,由國軍接管,並調度各型機具進入佛祖街至保安寺之間區域,展開大面積道路修復、清淤、產業道路打通等工作。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表示,災區家戶內清淤執行率幾乎已達100%,主要道路除佛祖及保安寺清淤持續推進中,清淤幾乎達98%。
志工保險與基礎設施修復
為使進入災區的志工能安心工作,衛生福利部已擬定相關保險方案,提供受徵募、徵調到災區服務的志工周延保障,包含操作重機械、水電志工等。季連成表示將公布相關細節。
工程會表示,完成相關慰助後,各部會將依權責推動公共設施修復與防災改善計畫,優先辦理堤防、橋梁、排水等工程。行政院規劃追加200億元特別預算,用於基礎設施、民生及環境復原,協助災區逐步恢復正常生活。
堰塞湖監控與堤防工程
針對堰塞湖監控狀況,季連成表示,今晨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派出無人機觀測,目前堰塞湖每日溢流量約50萬至100萬噸,壩體結構完整,整體狀況穩定,但為安全起見仍維持紅色警戒狀態。
關於堤防整修進度,季連成指出,經濟部水利署已完成第一階段5公尺高、2,860公尺長的臨時堤防工程,目前工作重點為河道疏浚,預計今年底前達到預期目標。針對目前暫置於馬太鞍溪南北兩岸遭溢流沖斷的橋面,季連成已責成交通部於10月15日左右開始處理兩處斷面橋面及橋墩部分。
民生恢復與安置措施
行政院指出,透過鑽井取水、設置機動加水站、巡檢修漏管線、組成巡迴訪查小組協助轉介媒合水電專業志工等工作,已全面恢復穩壓供水,每日供水量超過9000噸。
學校復原方面,除光復商工圖書館及行政大樓地下室及游泳池仍持續清理中,預計可於10月13日恢復實體上課,其餘學校都在10月7日恢復實體上課。
針對災民安置與照顧,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啟動「安心住,幫你付」專案,媒合400多位民眾短期入住旅宿,規劃中長期的租金補貼、房屋重建修繕貸款利息補貼等方案。
未來挑戰與重建規劃
行政院強調,後續重建工作依然挑戰艱鉅,特別是高達600公頃的農地復原,涉及土砂清除、地力恢復與耕作方式調整,將是下一階段核心任務。行政院承諾將持續整合資源,全力支持花蓮,不僅要恢復災區舊觀,更要打造一個更有韌性、更安全的家園。
針對鳳林鎮災後復原進度,季連成表示,鳳林鎮林建平鎮長表達希望先確認廢棄物堆置場位置後接續展開清淤工作,因此已請花蓮縣政府居中協調,待確認堆置場位置後就會調派兵力協助鳳林鎮進行清淤。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