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發生溢流災害,造成光復鄉嚴重災情,累計18人死亡、7人失蹤。為協助災民重建家園,交通部啟動車輛慰助方案,自10月7日起受理申請,汽車及大型重型機車每輛慰助5萬元,機車及微型電動二輪車每輛慰助1萬元,最快10月9日首批慰助金即可入帳。

慰助金申請踴躍 首批款項今日入帳

根據公路局統計,自10月7日開始受理至10月8日止,花蓮監理站進駐中央一站式服務平台已受理630件慰助案件,其中汽車241件、機車364件及微型電動二輪車25件。公路局表示,10月7日申請的民眾,若所附資料完整且正確者,慰助金最快在10月9日就可匯入申請時所提供的帳戶。

申請資格限定車籍登記所在地於花蓮縣光復鄉大安村、大華村、大平村、大馬村、大同村、東富村、北富村等7村的自然人車主,需持有村里長、警察局派出所、鄉鎮市區公所或相關機關出具的受災證明文件,並檢附身分證明文件及存摺影本。如車籍登記所在地非屬上開7村的受災車主,亦可由當地村里長確認實際災況,採個案認定處理。

災害回顧:預警機制失靈釀重大傷亡

9月23日下午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大水漫入光復市區,造成大量汽機車泡水受損。災後調查發現,許多居民表示未收到強制撤離通知,也未聽到警報聲響。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資料,包括大同村、大安村、大華村等區域都在9月22日公布的紅色警戒範圍內,但實際執行出現落差。

居民吳永斌回憶,洪水來襲當天,他還開車帶太太到堤防邊想看堰塞湖溢流景象,離河岸只剩50公尺時看到黑色巨浪滾滾而下才意識到事態嚴重。作家赫恪也表示,潰壩前並沒有人通知要強制撤離,鄰近的光復國中雖然有擴音器,但也沒有聽到廣播。

災後重建與監測持續進行

空勤總隊第一大三隊9日奉令搭載台大與成大研究團隊,攜帶緊急減災無人船與水面檢測設備對馬太鞍堰塞湖實施現勘,評估壩體減災工程可行性。黑鷹直升機編號NA-713於上午6時59分自花蓮機場起飛,分兩批次搭載研究團隊進行詳細探勘作業。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目前仍維持紅色警戒,解除條件包括:水量對安全無虞、堤防修復完成、疏浚作業讓溢流水量循疏濬河道流、以及花蓮縣政府撤離計畫確認並完成演練。

交通修復與防災措施

交通部陳彥伯政務次長8日晚間慰勉台9線馬太鞍溪橋公路搶災團隊,目前馬太鞍溪涵管便道施工進度已大幅超前,預計10日下午通車。為照顧災區民眾權益,公路局9月24日已公布「0923樺加沙颱風受災民眾公路監理業務權益照顧措施」,受災民眾補發行照、駕照等免徵規費,罰單、定期檢驗等均可展延至115年3月31日前申辦。

未來展望與防災演練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表示,正協助花蓮縣政府制定馬太鞍溪堰塞湖疏散撤離應變計畫,預計最慢在下星期執行避難疏散演練。演練情境將是震度5弱以上的地震結合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與以往單純地震情境不同,學校避難程序也需調整為往2樓以上做垂直避難。

隨著慰助金發放與各項重建工作持續推進,花蓮災區正逐步恢復正常生活,但堰塞湖的潛在風險仍需持續監控,確保居民安全無虞。

最後修改日期: 2025/10/09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