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事件概述 美國太陽能製造業者於7月17日指控,中資企業將在印度、印尼與寮國生產的廉價太陽能產品大量輸入美國,並向美國商務部提出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請願。此舉可能導致美國對這三國的太陽能產品課徵新關稅,進一步重組全球太陽能供應鏈。

調查背景與進展 由「美國太陽能製造與貿易聯盟」(AASMT)主導的請願已獲美國商務部受理,將調查相關進口產品是否存在不公平定價或政府補貼。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則將評估這些進口是否傷害本土產業。若調查結果成立,新關稅可能隨之實施。

供應鏈轉移與市場影響 今年5月,美國已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與越南的太陽能板課徵最高3521%關稅,導致供應鏈轉向印尼與寮國。彭博數據顯示,今年5月,印尼與寮國占美國太陽能板進口的44%,較去年同期上升1.9%。印度對美出口亦自2022年中以來顯著增加。

中企被指控的具體行為 請願書指出,中資企業將生產線從受關稅影響的東南亞國家轉移至印尼與寮國,並透過政府補貼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產品。此外,印度製造商也被指控向美國市場傾銷廉價太陽能產品。

業界與分析師觀點 羅仕證券分析師Philip Shen警告,中國製造商正進行「打地鼠遊戲」,不斷轉移產能以規避關稅。AASMT成員包括First Solar、Hanwha Qcells等企業,此前已成功推動對東南亞四國的關稅措施。

未來觀察點 美國商務部與ITC的調查結果將是關鍵,若判定傾銷成立,可能引發新一輪貿易壁壘。同時,全球太陽能供應鏈的動態調整與中企的應對策略,將持續影響市場格局。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7/19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