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特大橋施工事故釀重大傷亡
2025年8月22日凌晨3時許,中國青海省川青鐵路尖扎黃河特大橋發生嚴重施工事故,因鋼絞線繩索斷裂導致橋面部分坍塌,造成16名施工人員墜落。根據《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大陸官方媒體報導,截至22日9時,事故已確認造成7人死亡、9人失聯,救援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
事故現場與救援進展
事故發生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和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交界處。據《紅星新聞》報導,附近居民描述事發時傳來「像地震一樣」的巨大轟鳴聲,許多人在凌晨被驚醒。
《新華社》報導顯示,青海省已啟動重大突發事件Ⅲ級應急響應,出動救援車輛66輛、舟艇23艘、人員386人,以及直升機等裝備全力展開搜救。大陸國家應急管理部已派工作組前往現場指導救援處置,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祥喜下令務必儘速核清人員情況。
工程背景與技術細節
尖扎黃河特大橋是川青鐵路全線重點橋梁工程之一,具有多項世界紀錄。根據《央視網》報導,該橋全長1596.20公尺,橋寬15公尺,主橋採用「141公尺+366公尺+141公尺」三跨連續鋼桁系桿拱設計。
這座大橋不僅是目前全球最大跨徑的雙線鐵路連續鋼桁拱橋,也是中國首座橫跨黃河的鐵路鋼桁拱橋。橋面距離黃河水面55公尺,拱頂距水面130公尺,相當於40多層樓高。該工程於2025年6月完成吊索塔架封頂,原訂8月完成主橋合龍作業。
傷亡數字存在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媒體對傷亡數字的報導存在差異。《新華社》在午後最新通報中指出,截至22日12時,事故造成6人遇難、10人失聯,但未交代從7人遇難改為6人的原因。而《有線新聞》則報導稱已有12人遇難、4人失聯。這種數字差異可能與救援進展和統計時間點不同有關。
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據《羊城晚報》報導,當地指揮中心工作人員表示,遇險的施工人員分散在橋面、橋墩等位置,由於大橋存在二次坍塌的風險,救援人員暫時無法靠近,只能使用無人機進行定位。
有大陸專家向媒體分析,大橋鋼絞線斷裂可能原因包括下部扣索鬆動或上部扣索受力過大。從影片中看,扣索斷裂部位並不在端部,因此事故原因更偏向於後者,但具體原因還需結合調查具體分析。
施工安全引發關注
此次事故引發各界對橋梁施工管理與安全制度的關注。專家指出,面對大型基礎設施工程的複雜性,應加速導入數字孿生與人工智慧(AI)技術,建構虛擬橋梁模型以模擬應力變化與風險預警。
此外,專家呼籲建立獨立的第三方安全審查制度,配合匿名舉報與獎懲機制,賦予一線工人更多監督權與安全話語權,全面強化工地安全體系。
未來展望
目前救援工作仍在進行中,事故具體原因有待官方進一步調查公布。這起事故不僅對川青鐵路建設進度造成影響,也為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安全管理敲響警鐘。後續需關注傷亡人員家屬安置、事故責任認定以及類似工程的安全檢查等措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