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第31號演習圓滿落幕 展現跨單位協同應變能力

114年核安第31號演習於9月9日至11日在核三廠舉行實兵演練,本次演習模擬核三廠在除役過渡階段遭遇外電中斷、燃料池受損及放射性物質微量外釋,並進一步演進為「全面緊急事故」。演習最後一天重點進行陸、海、空域環境輻射監測作業,由核能安全委員會輻射監測中心統籌,結合國軍、空勤總隊及海巡署等單位,全方位展現各應變單位輻射偵測量能與跨單位協同合作能力。

海陸空全方位輻射偵測作業

在海域偵測方面,根據核安會資料,海巡署艦艇執行海上輻射偵測及海水取樣作業。空域偵測則由陸軍航特部602旅及空勤總隊支援UH-60M通用直升機,載運39化學兵群及核安會輻射監測中心人員,採水平間距飛行方式進行大範圍區域污染分布圖與輻射熱點位置偵測。

陸域偵測部分,距核三廠8公里範圍內由核安會輻射偵測中心及台電公司共同執行,8至16公里範圍由36化學兵群以核生化偵檢車機動方式實施偵測演練。所有偵測數據均即時上載至「核子事故應變階段輻射數據圖像化整合系統」,提供應變中心進行民眾防護行動決策參考。

跨單位協同作戰展現應變能量

根據軍聞社報導,國軍在此次演習中展現「平時能救災,戰時能作戰」的戰力,陸軍副司令張中將親自視導物資運補、人員及車輛除污等作業情形。演習模擬恆春地區因地震導致道路中斷形成孤島區域,航特部派遣UH-60M通用直升機運輸民生物資至恆春國小。

39化學兵群在道路開設車輛、人員消除站與沐浴站,由核安輻射監測中心為民眾監測輻射劑量,受污染人員進入消除站沐浴除污,展現國軍化學兵部隊專業的核安災防量能。

民眾防護措施全面驗證

屏東縣政府表示,9月10日進行的廠外民眾防護行動演練涵蓋弱勢族群疏散、學校核安教育、孤島物資運補、備用防護站開設、3公里範圍民眾疏散與收容安置,以及遊客勸離等情境。縣府消防局、警察局、衛生局、環保局、社會處、教育處、民政處等多個單位共同參演。

屏東縣長周春米強調,防災沒有終點,只有持續精進,期許各界協力合作打造真正的韌性臺灣。演習過程中,恆春、車城、滿州等核三廠周遭區域民眾手機都收到緊急警報測試簡訊,由地方防災士協助弱勢、身障民眾撤離。

核三廠安全檢查進度備受關注

核能安全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明真在演習結束後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台電需先進行自我安全檢查後,再對核安會提出再運轉申請書,目前報告還沒送至核安會,台電仍在檢查評估中。

針對核三廠是否重啟的問題,陳明真引用總統賴清德指出的三大原則:核能安全、核廢料可以處理及社會有共識。在三大原則下,台電進行各方面安全、效率等評估,再決定是否要申請送件,核安會後續會進行審查評估。

演習成果與未來展望

核安會表示,本次演習涵蓋核能電廠廠內應變、廠外民眾防護行動、輻傷醫療處置及廣域輻射監測,展現中央與地方、軍方與民間的協調合作。雖然核三廠已於今年5月進入除役階段,事故風險相對降低,但各單位仍秉持「未雨綢繆」精神,持續強化應變體系及防災韌性。

未來核安會將持續督導相關單位精進各項計畫,確保在任何狀況下都能即時有效應處,守護民眾安全。此次演習透過實兵驗證,增進民眾對政府核子事故防護規劃的信心,為可能的核安事件做好萬全準備。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9/12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