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再生能源迎歷史性轉折 太陽能風能發電量首度超越燃煤
國際能源研究機構Ember最新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量首次超越燃煤發電,為世界能源結構帶來劃時代轉變。根據Ember資深電力分析師莫提卡指出,這一里程碑代表「清潔能源增長與用電需求增長並駕齊驅的新時代」正式來臨。
太陽能產業強勢領跑 成本下降99.9%推動全球普及
太陽能光伏產業成為再生能源增長的主要引擎,佔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長的約80%。根據Ember報告,太陽能發電成本自1975年以來已下降99.9%,使得各國能夠在短時間內建立大規模太陽能市場。國際能源署(IEA)預測,2025至2030年期間,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增加4600吉瓦,相當於中國、歐盟和日本當前裝機容量總和。
中國印度成增長主力 美歐化石燃料依賴反增
中國與印度是推動再生能源激增的主要力量。中國綠能發電加速導致化石燃料發電量下降2%,而印度再生能源增長量是該國電力需求的三倍以上。相比之下,美國與歐洲的綠色能源發電增長速度無法跟上需求成長,化石燃料使用量與排放量反而上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58%太陽能發電量來自中低收入國家。
第三代鈣鈦礦太陽能技術突破 效率可望達30-40%
太陽能技術持續創新,第三代「鈣鈦礦」太陽能展現強大潛力。根據專家分析,鈣鈦礦材料在太陽能轉換效率上能突破傳統矽晶的物理極限(26%),目前已具備超過26%效率的技術成果,理論上可達30-40%。台灣在全球鈣鈦礦產業化競賽中與國際同步佈局,憑藉半導體產業基礎與供應鏈整合經驗,具備早期建立競爭優勢的條件。
各國積極布局新能源 沙烏地阿拉伯投資非洲太陽能淡化
沙烏地阿拉伯投資部長法利赫近日宣布,將在塞內加爾投入數億歐元建設太陽能驅動的海水淡化計畫。該計畫由沙國水電開發商ACWA Power投資近7.5億歐元興建,目標供水量為每日40萬立方公尺的飲用水,服務塞內加爾首都達卡及其周邊地區,同時配套300百萬瓦的太陽光電專案。
台灣綠能產業國際合作 台泰聯盟推動南向布局
台灣新能源產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泰國合作社聯盟與泰國能源部於2025年10月3日啟動「公務員及合作社會員太陽能用戶計畫」,預估涵蓋超過20萬戶公務員家庭。該專案由Energy Solutions Goal擔任總承辦,攜手台灣阿貝塔能源集團與騰雲科技共同參與,展現台灣新能源產業的專業實力與國際合作能量。
AI革命推升電力需求 企業走向能源自主化
隨著AI應用爆發,美國電網正面臨極限挑戰。根據能源部與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預估,AI資料中心耗電占美國總用電比重,將從2023年的4.4%攀升至2028年的6.7%至12%。面對龐大用電缺口,AI巨頭們正走向「能源自主化」,OpenAI在德州自建天然氣電廠,微軟啟動小型模組化反應爐開發計畫,企業電力私有化成為新趨勢。
氦氣戰略地位提升 成量子科技與能源革命關鍵元素
在現代高科技基礎架構中,氦氣正成為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從量子電腦、MRI醫療影像到火箭燃料與半導體製程,氦氣憑藉極低的沸點與惰性特質,在極端環境中扮演關鍵冷卻與保護角色。隨著AI與綠能需求推升全球能源消耗,氦氣的重要性從實驗室延伸至資料中心、太空探索與清潔能源領域。
未來展望:再生能源主導能源轉型 技術創新驅動產業變革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強調,隨著可再生能源在許多國家電力系統中的作用不斷提升,政策制定者應密切關注供應鏈安全和電網整合等挑戰。預估到2030年,全球太陽能裝機容量將由今年約500GW翻倍至1000GW,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太陽能加上儲能,有望支撐各地大量的能源需求,為全球能源轉型開啟新篇章。
留言